活雷锋张大哥
作者/黄磊
乙巳年即将到来的年二十八,终于抽出一点时间去着手聚心学院的百人采访,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获得过“全国百强榜样公益人物”、“最美浙江人”、“最美江山人”、“最美聚心人”、“人民身边的雷锋”等荣誉的聚心公益26期大哥张建陆。
那天风特别大,刮在脸上像一把把小刀子剔骨。来到张大哥看守的工厂大门传达室,已经是傍晚时分,风更急了,大哥蜗居在几个平方的老旧小屋里,除了墙上贴的、桌上胡乱摆放的一摞摞获奖证书和奖牌外,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这么大老远的跑来看我,真是过意不去。现在好多了,这个电视机是聚心给我捐助的,今年可以看上春晚了,不然一个人太孤单。门边上的电开水缸,我自己出钱买的,放点茶叶,给送快递的和环卫工免费喝,老板有几次还说起电费的事。你们来可以,不要宣传我,我做的事很小。”大哥的开场白让我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
看着张大哥瘦削单薄的身躯、几近失明的眼睛、爬满深深皱纹的额头和蜡黄枯槁的面庞,一张狭仄的单人床边上凌乱参差放满了锅碗瓢盆和洗漱用品,风打在窗外呼啦啦作响,我的喉头不禁有些微微发颤。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无存款、无家庭、无子女”的三无老人,却坚持近二十年无私付出,默默资助了13个孩子从小学开始读书,各个公益项目资助的经费更是每年都过万,2024年一年月工资仅2040元却花在助学、赈灾、扶贫等公益活动上高达3万元,就在前不久又把最后的2000元存款全部捐给了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很多人都对张大哥的行为充满了不解、疑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 童年
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艰苦的时候,张大哥出生在浙江江山的小县城。父亲是解放军南下干部,老家是山东淄博,打小就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一咬牙就跟着共产党军队一路打仗,一直打到新中国成立。后来转业到地方,在江山供销社系统工作,母亲是江山本地人,经过组织介绍认识后嫁给了父亲。
小时侯大概七、八岁光景,那个时候是真穷,大街上玩耍的孩子很多衣不蔽体。一天母亲拿出五分钱,让小建陆去买个烧饼吃,那是当时最奢侈的食物了。建陆用了三分钱,找回两分,买上了油滋滋、香喷喷的烧饼,那绿莹莹的葱花星星点点分布在饼子上,还没吃就流出了哈喇子。小建陆一路小跑兴冲冲赶回家,准备美美的吃上一顿。谁知到了家门口,刚好邻居家小弟弟看到,只见他眼巴巴的看着那块烧饼,流露出强烈的渴望。
“给小弟弟分点烧饼!”父亲慈祥中不失威严,语气不容置疑。
小建陆有一点不情愿,但还是轻轻撕了一小片给邻家小弟。
说时迟那时快,父亲的大手毫不犹豫的从建陆手里夺过大块的烧饼给小弟,把那块小的给了建陆。
“要分给别人大的,自己拿小的。小弟弟家里比我家穷,更需要帮助。”父亲的言传身教至今张大哥历历在目。
十岁光景,那时还有从外地逃荒过来的。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要饭到了建陆家门口。只见那人头发蓬乱,脸上黑乎乎的,浑身上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口里含混不清的念叨着:“可怜可怜我吧——“小建陆怯生生的往门后躲去,随手拿起一颗小石子向门外扔过去。
“嘭”的一声,石子幸好没有砸到人,只擦到了门框上。那人似乎已经麻木,表情木纳,只是略略的下意识闪了下。
这时候父亲走了过来,啥也没说,吩咐母亲取出了饭菜,逃荒者接过后旋即狼吞虎咽起来,不消半分钟就吃了个底朝天。母亲如是又取出几碗,直到那逃荒的再也吃不下为止。
待逃荒的走后,父亲声色俱厉的对小建陆呵斥道:“跪下来!”
“阿爸,我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建陆大气不敢出,嗫嚅道。
“你刚才拿石子砸人家,虽然没有砸到,但是你知道错了吗?!”父亲很是生气。
“我们共产党当初打仗就是为了救穷苦百姓的,现在解放了更要帮助穷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跟着党走,永不做坏事!这几句话你给我好好记住!”等气消了些,父亲语重心长的说道。
在我和张大哥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反复强调父亲留给他的人生格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跟着党走,永不做坏事。
“父亲的话影响了我一生,后来我总是按照父亲说的去做。地上哪怕有一颗烟头,我也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再后来,我帮助母亲做志愿者,给社区居民义务发粮票,那大概是最早的公益了。”张大哥将自己的公益爱心归结于来自父母的启蒙教育,朴实无华的语言发人深省。
二 工作
张大哥小时候眼睛就不好,加上文革期间父亲受到冲击,读书只念到小学一年级上,就辍学在家了。转眼间长成了半大小伙,到了找工作的年龄。
父亲那时候已经恢复工作,担任江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位高权重。很多人便支招.让他给儿子在县供销社谋个闲差。前后一共有三次招工进供销系统的机会,父亲却把机会全部给了别人。
“别人家的条件更加艰苦,我家比他们好,让他们吃公家饭,改善家庭生活。”父亲的一辈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残疾的儿子,也没有利用关系和权利照顾过家里的五个子女。
后来,县残联找上门,总算给张大哥安排上县里的福利工厂荣光制造厂。说是先临时编制,过个几年再转正,可直到干满了14年,大哥才发现自己还是个临时工。
荣光制造厂那时在县里算小有名气,以编织草席、枕头为主。大哥眼睛不好,加上没有文化,便看了14年的大门。到了90年代末,厂子里的能人都一个个自己出去办厂,荣光制造厂终于也就不再荣光,退出了历史舞台。
天无绝人之路,路,还是要走下去。干了14年还是个临时工,工厂解散的时候张大哥一分钱补偿没落着,只能自谋出路。一次江山在外民营企业的招聘会上,经过残联牵线搭桥,终于有个在绍兴的江山老板同意用大哥做门卫,那时已经是21世纪初。
平静的生活过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报纸上、电视上每天都在报道灾区的消息。每天都在死人,张大哥心善,在厂子里再也坐不住。和老板撒了个谎,说是回家治病,转身就买了张无座票,登上了去灾区的列车。
“一路上车里挤满了人,连厕所里都塞不下。实在是困了,拿张报纸,蹲下来打个瞌睡,又怕人踢到脑袋,只能拿手护着头。整整48个小时,到终点站双腿双脚全麻了。”回忆起彼时的场景,张大哥的记忆异常清晰。
一出站,遍地打不到的士,最后花了200元,才好不容易打上车,离灾区中心几公里就进不去了。张大哥拖着近乎麻木的腿脚,一步步硬是挪到了灾区指挥所。
没有地方住,每天就睡在物资仓库的角落里。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和志愿者们一起搬运救灾物资。脚实在是不听使唤,大哥愣是咬牙坚持,从大清早搬到深更半夜,足足干了5天,假期时间也满了。
可不知怎的,消息还是走漏了。等回到工厂,一纸冰冷的解雇通知撂在了跟前,好不容易找的工作又丢了。
电视台和报纸的记者也闻风而来,宣传了张大哥的抗灾事迹,呼吁更多的企业接纳大哥。
自那以后,大哥就来到了位于杭州萧山的一家环保企业。当初听名字和行业以为是一家大公司,到了后才发现是家小工厂,开的工资是最低标准。张大哥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反正看大门也是图个清闲,就这么安定下来了,一干就是16年,直到现在没变。
张大哥从年轻干到年老,从国有到民营企业,看了40年大门,一直拿的是最低工资,除了做公益的时候有激情,其他时间都是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很少有心理波动。
这,真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啊。
三 公益
自打那次汶川地震抗灾公益活动后,张大哥的公益爱心就像开了闸的洪流,一发不可收拾。
最早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两个白血病患者的求助,那时候张大哥刚丢了工作,自己也没啥钱,总共攒了3000元,一股脑儿的就捐了出去。
“我想到了父亲的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跟着党走,永不做坏事。”当我问起大哥捐光积蓄的初心,他如是说。后来患者还是去世了,但是大哥说尽力而为,能帮则帮,没有啥遗憾可言。
自10年前开始,每年大哥都会资助一到两个孩子,到现在资助了13个孩子了,每个孩子需要3到6千每年,对于大哥的收入而言实在不是个小数字。
“我也没有联系他们,不知道现在都怎么样了。只记得有一个孩子后来考上了医学院,姓孙。但是我把他微信拉黑了。”大哥断断续续的回忆资助的孩子们。
“为什么?”我很是不解。
“因为他加了我的微信,一直说要报答我,反复问我的地址。我寻思着,当初资助他们不是为了个人回报,怕他真的找过来,就拉黑了。”从大哥的表情上同样看不出任何的遗憾。
大哥一辈子无儿无女,也没有成家,他说这些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他已经很是满足。
“不后悔吗?这辈子没有过找个爱人结婚的念头?”我问道。
“不想了,像我这样把所有的收入都捐出去,还是一个人过吧。如果有个对象,那免不了要吵架的。”张大哥这般解释他独身一人的原因。
甘肃的曲舟,陕西的西乡,河南的长垣,还有很多我们原先不知道的地名,因着张大哥的捐资,我一个个开始认识,了解到中国的很多还需要帮扶的地方。大哥甚至还为了给云和的黄源小学捐一架钢琴资金不够,产生了“愤而辞职”,重新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念头。
云南地震,大哥捐资2000元;四川地震,大哥除了亲自前往救灾,还捐资5000元;西藏地震,大哥毫不犹豫拿出了所有的存款2000元。地震无情人有情,大哥的情,如钱江潮,平时绵绵蓄势,一到关键时刻便喷涌而出、波澜壮阔!
大哥在多年前做公益的时候,结识了时任浙江日报社记者的包敦远。后来包敦远担任聚心公益负责助学板块的副理事长,介绍大哥进了聚心公益26期。自此,大哥又在聚心发光发热,每逢大型助学公益必慷慨解囊,冲在前面,连续获得“最美聚心人”荣誉称号。
有一年,浙工大聚心班招募公益导师,大哥第一时间捐资3000元,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大家伙儿觉得大哥经济情况不宽裕,是否该收这笔钱。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收,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收了,大哥才会心安,才会快乐。
“有人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想补充一句,更难的是躺倒在病床上了,还不顾自身安危做好事。”2019年 1月3日晚,张建陆因腹部剧痛,被两名同事紧急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小肠穿孔,必须立即做切除手术。可是大哥所有的钱全部捐光了,连住院押金200元也拿不出,还是在同事的救急和隔壁床外婆的孙女朋友圈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才度过了难关。16床有位95岁的老太太,因为想自己下床滑了一跤,老张不顾自己的刀口,居然去把老人抱到病床上。更可气的是,他还不给医生讲实话,导致刀口化了脓。当医生护士责怪他的时候,老张乐了,说,“多大点事啊!谁看到都会去做的,只不过是病床连着病床,搭把手而已。”即使在住院期间,90岁的老人深夜想要喝水,他冒着严寒起床送水;92岁的老人想要吃零食,他把好心人送给自己的饼干送上;82岁的老人大便失禁,他也搭手帮忙……大哥的爱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何止是仅仅捐款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不由自主发自内心随时随处可见的善良,他的学历虽然不高,但是这份朴素而高尚的灵魂又何尝不是经年累月修为后的传统文化呈现呢?【1】
每年春节的时候,张大哥总是说,自己年纪大了,留下来值班,让年轻人回家同亲人团聚。其实,他心里那点小九九,大家都知道,就是想多赚点加班费,能多给几个山区的孩子买点文具。【2】
“我不仅把钱都捐光,最后走的时候我把自己身体的器官也捐掉,能帮一个是一个。”大哥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让我深深的震惊,这是怎样无私忘我的大写的人啊!2018年1月29日,曾被评为浙江好人、衢州好人、江山好人的张建陆,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与红十字会的劝捐员签署了一份捐献遗体的志愿书。【3】他真的做到了生不带来 死不带走,生前捐掉所有积蓄,身后捐献所有器官,把自己的一生全然不剩的奉献给了社会。
大哥做好事从来不想留名,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全国百强榜样公益人物、最美浙江人、最美江山人、最美聚心人、人民身边的雷锋……..那么多的荣誉证书、奖牌、奖杯,大哥就胡乱摆放在几平方米的蜗居角落里,上面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不要宣传我,我做好事自己快乐。”大哥时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话。
“大多数的颁奖我都没有去,连浙江好人的颁奖我也没去。北京的榜样春晚我去了一次,那是他们反复劝说后不好再推却。颁奖完,他们爬长城、逛故宫,我一开完会直奔火车站回家,因为旅游是自费的,我舍不得花钱,我要抓紧回来工作赚钱,才有钱去做公益。”大哥的格局心胸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里写道“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大哥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总是完全忘我的去帮助别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做好事的时候毫无私心。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跟着党走,永不做坏事。”大哥父亲的话成就了活雷锋张建陆大哥,愿大哥永远快乐。
【1】2019-01-22 19:3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包敦远
【2】2019-01-22 19:43 浙江日报 最美浙江人丨张建陆:活着 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 包敦远
【3】2018-01-29 21: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包敦远
2025/1/31 13:11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