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尽柳枝,终挽不回离人的脚步,采尽红豆,终止不住相思的哀愁——深夜,缓缓合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最后一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在寻着什么样的开始,就这样走进那片灯火阑珊;我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感伤,就这样怜惜命运的摧残;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哭泣,就这样倾听少平一家的平凡。
在远处铺满黄土的高,有一群人的命运被世事无情的蹂躏,他踏过那段风霜,他们饱经沧桑,主人公少平一家便是如此。“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在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每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上飞,在地上走……”为了养活一家人在少安十三岁那年上完高小就辍学了,为了证明他不上学不是因为考不上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且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精明强悍和有着可怕的吃苦精神,靠着双手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上学。“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上飞,在地上走……”路遥寥寥几笔勾画出少安一家生活的困苦,生活在二十世纪的青少年是无法想象的——有谁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有谁没吃过几顿好饭,有谁没过过一天快活的日子?
“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以前他听父亲说过,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不用高粱这是一种最没营养的粮食。可是就这高粱面他现在也并不充足。”再说说少平和哥哥一样没吃过几顿像样的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所以他自卑,不敢与人交往。虽然生活给他带来如此苦难,可他却是幸运的,可也正是这些苦难教会了他清楚的认识了自己——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他认识到普通不等于庸俗,他是一个普通人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这一切,得感谢郝红梅。也正是清楚的认识了自己,他被确定了参加一幕小戏的演出,还另出了节目故事,便有了去黄原革命故事的调讲与与田晓霞的相识。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使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还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就让读者看到一个自信、热情、主动的田晓霞,两个人不论是家庭还是思维都是居高临下的。田晓霞已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的人生也因这一次次交谈而改变。 毕业前孙少平、田晓霞二人一起吃饭,田晓霞担心孙少平毕业后回到农村,变成一个“满嘴说得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的人,话虽戏谑,但点出了孙少平将来的日子会多么艰难,以至于会完全消磨掉一个人的斗志。而孙少平的回答非常精彩:“……我现在特别想到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去……我不是为了扬名天下或挖金子发财……我心里和身上攒着一种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断头地走啊走……几年前,我没有这么些怪想法,但是我就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已经开阔了,思想已经独立了的孙少平,他已化蛹成蝶,迟早都要飞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