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屋里就在潮溪村河对面的贾背下。12岁做人家的童养媳,男人屋里生活困难,她在别人家屋里做了5年“嫂子”,搞卫生伏侍人。第一个丈夫去当兵当了一个排长,回来就把婚退了。为了退婚,她做了引产,从此一生没有生育。
她是22岁改嫁到潮溪村的,男人四十几岁,有两个女儿,他老婆刚死不久,她就过门填了房。她本来是不愿意的,母亲说 “年纪大的男人不要当兵,又起了新屋。”
村里人都叫她“同升婆婆”,病患的家属也是尊称她为“婆婆”,没有喊她医师的。
同升婆婆耳背,只有贴近她的耳朵大声喊话才听的见。她又没读过书,甚至不识字,所以下面涉及的一些术语和方子的用词可能有误,读者绝不可当祖传秘方来看。
同升婆婆会治疗好几种婴儿病,譬如“口积”、“麻舌”、“黄疸”等等,但最出名的还是“治肚锁”。
同升婆婆并不知道“肚锁”在医学上的名称。据她讲述的病例,症状多类似肝炎、黄疸、肚胀。
从30岁开始为村里人治肚锁,至今已经60多年,从不收钱,送点东西她倒是会收。自从30年前丈夫过世之后,自己不得不独自承担生活的一切,每月政府的补贴是不够用的。慢慢地,她开始少量地收一点钱,一般就10元、20元,最多只收过50元。不是婴儿家属不愿意多给钱,而是她很严格地约束自己“就收这么多”,她的内心总是暗示自己:这是行善积德之举。
“治肚锁”是一种古老的医术。同升婆婆说:家族传承是传女不传男。外婆生育了九女一男,只将医术传给母亲。自己有三男三女六兄妹,30岁才从母亲那里学。
“治肚锁”的神秘之处就是“顶火”,树麻搓成两根线,指尖夹住线头点燃,用带火星子的线头斜斜地去点腹部的黑根,“有肚锁才有黑根,要识的这根根”,同升婆婆认真地说。看似动作简单而蕴含的医术功夫却极深。“顶火”之后,要开些吃的药:大蒜杆、葫芦壳、白罗卜籽、萤虫屎、六曲茶。
“刚学治肚锁的时候,在田心村烧哑了人家一个孙,当时吓得不得了。顶火的时候,有一伙人围住看,点偏了一点位。只能治好,不能治坏,治这种病蛮难啊。”她深深地抽了一口烟,脸上开朗的笑容突然没了,双唇紧闭微微上翘,神情肃穆。
“我的孙嫂跟我学了治肚锁,前几年被车子撞死了。现在没人想学,也难学。要失传哦。”坐在(gaoyi)竹凳上的她欠了一下身,接连咳了几声,花白的头发有些蓬乱。“中午十二点正的这个时辰,不能顶火。”她将快要燃尽的烟头一直夹住,“老铜锁放在碗里蒸出来的水做药引子,可以消除病人脸上的黄色。”同升婆婆的“治肚锁”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
自从嫁到潮溪村,她就一直住在老村的这栋土墙屋,离村口不过100米。“算算已经快70年,屋子漏水蛮厉害。昨日请人翻了一次瓦,300块钱;今天买了100斤柴,50多块钱,村里每个月补贴200块钱,其他的要自己做,自己挣。”同升婆婆起身跨出大门,慢慢地移向九株老樟的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