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流浪沈大师,火得一塌糊涂,网络上各种短视频铺天盖地,全网爆红。
网下也火得不得了,茶余饭后,课堂讲座,都津津乐道沈大师的传奇。
不止如此,许多自媒体、主播从安徽、山东、北京等地纷纷赶来,拿着手机不停给沈大师拍视频、做直播。
一个流浪汉,为什么能够被大家称为“大师”?为什么能够突然爆红呢?
1.沈大师,何许人也?
据红星新闻报道,沈大师,真名沈巍,54岁,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长期在上海街头流浪,靠捡垃圾为生,曾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因沈大师经常席地而坐给大家讲国学,讲经典,释疑解惑,妙语频出,讲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被网友称为“大师”。
关于沈大师的传闻层出不穷,有人说他曾经是公务员,在某区审局工作,因倡导垃圾分类被单位当成神经病,被提前病退。
有人说他是复旦大学高材生,妻女车祸过世,导致性情大变。
关于他的公务员身份,沈大师自己给予了肯定。
3年20日,徐汇区审计局工作人员也作了回应:沈巍1986年进入徐汇区审计局工作,1993年因病休假至今。期间,审计局一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另据《新闻晨报》报道,关于沈巍妻女车祸过世、复旦大学高材生的消息均是谣言。
沈大师自己也告诉记者,网络上有关他系复旦毕业和妻女车祸过世的信息都是谣言!
目前,这应该是关于沈大师身世的最新消息。不过,这些消息是否真实,有待考证!
不过,这些不是我要谈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沈大师,虽然衣着破烂,头发脏乱,一路流浪,居无定所,靠捡垃圾为生,但他的红不是无缘无故的红,网友对他的喜欢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喜欢。
在我的眼里,沈大师的样子,真美!
2.沈大师,你捡垃圾的样子真美!
沈大师为什么捡垃圾,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个理解是为了环保。
在3月20日网友采访沈大师的短视频中,沈大师自己是这样说的:“我发现垃圾中还有这么多好东西丢掉了,我把它捡出来。”所以,沈大师捡垃圾是为了把垃圾分类。
这是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的强制性垃圾处理办法。所以说沈大师捡垃圾的理念和行为是符合当前的时代主旋律的。
这估计也是沈大师能够爆红一个原因。
另一个理解是为了生活。
沈大师一个人在外面流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再有才,也要先把肚子填饱。因此,沈大师捡垃圾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为环保捡垃圾,这是为了城市更美丽,为了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蓝天绿水。
为生活捡垃圾,这是自食其力,同样令人尊敬,这比跪在马路边乞讨要高贵百倍,这比那些诈骗偷盗的人要高贵百倍!
沈大师,你捡垃圾的样子真美!
3.沈大师,你路灯下读书的样子真美!
沈大师经常晚上在地铁里和街头路灯下读书,他读的书主要有《左传》《诗经》《了凡四训》《菜根谭》等经典。
针对沈大师路灯下读书的问题,一些人说他是在“装”,是在作秀,是在做样子,是为了引起大家关注出名。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沈大师具不具备看书的条件?
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可以舒服的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或者坐在温暖的床头看书,也可以到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看书。
再看看沈大师,他没有家,四海为家,桥下,路边,或者哪个旮旯就是他的家。
他没有沙发,没有床,地当床,天为被。
他没有灯,他住的地方一到晚上肯定光线不好,另外他都50多岁了,眼睛估计也不太好。
因此,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沈大师只能去地铁里或者街头路灯下读书了。
其次,我们可以从输出回看输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也经常讲要用输出倒逼输入。
沈先生虽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
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他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也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如果不是长期的读书学习,长期的思考积累,是做不到这样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沈大师是真读书,真爱书。
一个物质生活极简的流浪汉,却能在街头路灯下潜心读书,完全无视街头的熙攘人流,完全无听街头的嘈杂噪声,这是内心要有多么的强大和丰富,才能拥有这样一种对读书的执着和热爱,才能拥有这样的一份心灵的平和和宁静?
可以说,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今有沈巍路灯夜读!
沈大师,你路灯下读书的样子真美!
4.沈大师,你不慕名利的样子真美!
对待出名、网红,沈大师很淡泊。
他说:“我根本不想当网红,最后却成了网红。”
“我什么都不发愁,就想这红哪天快散了,做红人很苦的,我真不想红”。
人们称其为“国学大师、流浪大师、金句大师”。
但他说:“我不是大师,百分百不是,大师要多读书。”
“距离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断的学习。”
对待金钱,沈大师也很淡泊。
他说:“有人给我钱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从其他一些视频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沈大师似乎已经看破了滚滚红尘,看淡了世俗名利,对这个浮躁社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情缘恩仇不屑一顾,他的世界里满是纯净、充满安宁,与世无争。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内心,可能都深藏着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想,可能都留存着一块纯净安宁的后花园。
只是,这些都常常被残酷的现实和生活击得遍体鳞伤,只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可以独自点一根烟,泡一盏茶,冷冷的自己舔着伤口。
当天亮了,又一切如常,又必须笑脸面对这个世界。
做到内心和外在的统一,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然而,沈大师做到了,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家人曾要接他回家,他说他要继续流浪,这一流浪就是26年。
这也许是沈大师能够红的又一个原因,因为他击中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最近沈大师红了之后,全国各地去上海看他、拍视频的人,像潮水一般退了一拔,又来了一拔。
我想,这其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同情、佩服大师的人,是想向大师求教的人。
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想“蹭热度”“蹭红”或者其他目地的人。
一些光鲜亮丽的网红们簇拥在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身边,摆出甜美的微笑。
所以网上有句话说“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我想,为什么我们总感觉不快乐,不幸福,因为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苛求得太多而给予得太少。
而这些,沈大师都看开了、放下了,所以他的内心是那样的纯净和安宁,那样的快乐和满足。
沈大师,你不慕名利的样子真美!
5.沈大师,你坐而论道的样子真美!
沈大师经常“坐而论道”,在地铁站里、在各家店铺门口、在马路边,席地而坐给大家讲《左传》《论语》、儒家文化、道家思想、文学名著以及一些人生哲理。
跟行人探讨西汉名将周亚夫、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对当前的一些社会名人和社会现象,他也能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他的博闻强记、才思敏捷、知书达理让我们震惊。
这样的情景,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坐而论道的画面。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沈大师虽然衣衫褴褛,披头散发,胡子拉碴,但是破旧的外衣遮掩不了他的内在,他那种自信的眼神、睿智的谈吐和满满的正能量,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扑面而来的儒雅气质。
也许,正是沈大师这种睿智和气质感染了我们。
当我们席地而坐,倾听大师参悟人生,便能在浮躁之下、喧嚣之外给疲惫的身心送去一丝清凉,一阵暖风。
沈大师,你坐而论道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