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

立枯病又称“死苗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比如牛粪病菌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从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l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故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时发病重。土壤湿度偏高,土质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发病症状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立枯病与猝倒病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

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哈茨木霉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枯萎病病原是镰刀菌,立枯病病原是丝核菌。2 从叶面上看,立枯是一边黄,一边枯,从叶尖枯干至叶柄,大多都是从中心...
    万能冲阅读 768评论 0 0
  • 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较强的细菌性病害,多见于夏季高温时节,一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
    ec0dd6eefd56阅读 5,096评论 0 0
  • 1、大棚草莓种植大田准备 (1)田块选择 选择多年没有种过草莓的田块作为大棚草莓的生产本田。 (2)基肥 大田施足...
    0687cbfae393阅读 723评论 0 2
  • 高温季节极易引发青枯病,青枯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番茄青枯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在反复萎蔫几次之后,...
    程程af阅读 366评论 0 0
  • 是否是继承属性:display不是继承属性,而visibility是继承属性,后代元素的visibility属性若...
    shaYanL阅读 6,695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