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网购书的过程,书店的赵妹妹看了说,姐姐,能不能写写孩子读书的事?
她偷空说了一些做图书中遇到的事情,最后说,好心疼那些孩子。
为什么好心疼那些孩子?她讲了两个故事我们听。
她们公司在北京,去年曾办过一次安徒生童话展,主要是画展及绘本故事的体验。周一到周四每天人流量1000多,但只有5-10位家长会给孩子买书;周末人流量上2万,但每天也只有50位左右的家长给孩子买书。讲真,都有点不相信这是在我们的帝都,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帝都。
而更让她难过的是,有的孩子很想停下来看书,却被家长拖着走掉。
听她这么说,突然觉得好熟悉的场景。是不是自己也有类似的表现?花钱买票,进来是观展(游玩景点)的,浪费时间在看绘本上(或者是看某棵植物某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上),怎么可以?还有那么多景点(展品)没有观看呢!走走走,快快快!
最后说好的亲子游很可能是吼叫与眼泪齐飞,以“我再也不带你出来玩”的怒斥和“我再也不要跟你们出来玩”的伤心结束。
成年人冲着“游览”这一目的而去,却往往忘记了带孩子出游的初衷本是为了带孩子出来“玩”,功利一点也就是“长见识”。这“见识”怎么长?被大人拖着赶集一般抵达目的地,走马观花逛完“大观园”,誓不漏下任何一个景点?还是跟着孩子走,陪孩子看TA感兴趣的“景、物”?
静下来将心比心,家长多半会有答案。
像上面的童话展,有绘本,有绘画,有体验。带孩子去当然要跟着孩子喜欢的故事走,孩子可能会喜欢精美的绘画,可能会喜欢亲自体验童话故事里的角色,也可能就是单纯喜欢绘本,家长需要做的,不就是停下来,陪TA,等TA?
她还讲了另一个故事,是妈妈和奶奶一起带6岁的男孩去看展。妈妈带着孩子来看书还讲绘本给孩子听。讲了几本后问孩子是否喜欢。男孩一脸阳光的,说喜欢啊好想带回家去看啊,妈妈微笑着正准备买书时,奶奶过来了,拉起孩子就走,说去玩玩具。但这边还没买单呢奶奶又带着孩子回来找妈妈,哭着喊妈妈不要买书。站在一边的奶奶则不停抱怨家里书已经太多了。
妈妈完败。没有买书,走了。
是不是也很熟悉?孩子还小什么都看不懂。书太多孩子哪看得完?这些孩子的书才几页纸几个字,这么贵?去图书馆借不就完了?大人没时间陪孩子看,买那么多书在家干嘛?这些理由一个个真是充足极了。
孩子的世界成年人不懂是真的,但拿“孩子不懂”来作为不给孩子买书的理由就太不高明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根本不容小觑,且不说不同年纪的孩子有不同的读物,每个孩子喜欢读的书也是不能按照年龄死板规定的。我女儿2岁多时,小汪姐姐送了几本卡梅拉,在我眼里绘画又不好看又失真,故事也奇奇怪怪的没有道理,而且一本书讲完要二三十分钟,对两岁多的娃也太久了。可是女儿却喜欢得不得了,每一本书都听了不下二十遍。最后我也被这几只小鸡迷住了,干脆给女儿分三次,买齐了四季。(不过无论是绘画或故事,个人最推荐的还是第一季。)
孩子在2-4岁之间,对喜欢的书,通常都是要反反复复听上几十遍。在这样的重复里默默学习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充分放飞自己的想像力。有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TA在轻声给TA的玩具讲故事,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有趣的故事从小家伙的嘴里冒出来。有的是你讲给TA听的,有的是TA自己编的。
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给孩子一遍遍讲同样的故事,没那么无趣了?
至于忙,这要看家长怎么想了。也许你可以尝试着每天放下手机一小时,说不定就能很轻松抽出二三十分钟陪孩子读绘本了。等孩子6-7岁,就差不多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习惯,包括读书。如果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TA自会沉浸在书里寻找乐趣,你那时想放下手机陪孩子读书,孩子可能还嫌弃你烦呢,当然更不存在家长脸红脖子粗地抱怨吼叫着催促孩子看书了。
去图书馆看书,当然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不清楚其他的城市,至少是在深圳,图书馆真的是很多,而且还有零星散布于各社区的自助图书馆,想要去图书馆借书或看书都极其方便。在图书馆里,孩子可以在那里慢慢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培养孩子读书要快一点,借的书总是要还的嘛;三则,实在是可以节省不小的一笔开支。
但前提是,真的能经常甚至固定一些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可事实是,有多少父母有时间或者愿意花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哪怕只不过步行半小时的路程?所以如果你不能带孩子去图书馆,却又打着“借书”的幌子拒绝给孩子买书,就不要怪孩子不爱看书喽。
当然当然,赵妹妹也说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莫内展的时候,她们碰到一个3岁的小男孩跟妈妈看展。年轻时尚的妈妈一边看画册,一边给孩子讲解。专注灵动的小萌娃很快得到赵妹妹她们的喜爱,于是陪着萌娃一起看画展,令她们咋舌的是,那个三岁的小萌娃,一幅一幅画讲解给她们听。三岁的娃懂莫内?我猜他不懂。果然,是他父母爱莫内,家里莫内画册多,父母看的时候会讲给孩子听,孩子便无形之中记下来了。
孩子深爱着父母,也无条件崇拜着父母,所以会学习父母的行为。你看的书,孩子会好奇凑过来张望是什么?你拿着手机笑,孩子也会凑过来好奇逗你笑的是什么?你拿着刻刀雕刻,孩子同样会凑过来好奇观察……孩子爱你,同时爱你的一切好奇你的一切想要模仿你的一切。
这样就不难理解,很多艺人的家庭,孩子似乎天生自带艺术气质;很多匠人家庭,孩子似乎天生懂行;很多医学世家,孩子也似乎天生识得更多药物。无它,模仿尔。或者说,言传身教尔。
所以,当有一天,你的孩子无视你花了重金买回的各类“名著”而偏去玩手机、玩电脑、玩其它高科技玩具或者电视机前葛优躺,请先不要骂孩子,先想想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有没有给TA买过一些书,有没有安心给TA读一些书,有没有配合TA饰演过书里的角色?还是同样的手机不离手?同样的电视机前葛优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