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都准备好,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当然,这只是一句创业圈里流传的笑话。
这几年,互联网创业的话题传遍了大街小巷,有许多的CEO,CXO在创业失败或者成功之后有所总结,有所感概,但是挺少见到作为互联网创业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员们能在经历了同样的创业过程之后写写感文。今天,我想发出一点声音。
1. 也许我和绝大多数程序员一样,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丰厚的家底,在农村或者小城镇出生,前半生没有特别明确的人生目标,从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开始,全靠努力求学,最后能在大城市谋一份可以养家的薪水。也可惜当年求学的时候没有能够再努力一点,再激进一点,能去海外知名学府深造,以此提高自己的门槛。但是也许我们都还抱有理想,有满腔热情,希望能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借着科技革命和互联网的风,依靠自己的能力,能为人类,为社会贡献那么一点点改变,顺便为自己谋一些利益。没错,自己当初毅然从大公司辞职,放弃稳定的收入和相对安逸的生活,踏上创业的道路,就是冲着这么一些单纯的想法。
2. 作为创始人,或者作为和自己背景相仿的初创团队的成员,靠不了天,靠不了地,靠的只有机会+想法+竭尽全力的实干。敢于将创业付诸行动的人,还是在于骨子里的理想主义基因起到了作用,然而实际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这个话题似乎已经泛滥了,然而作为程序员出身的自己,有些反应却更加强烈和明显:你离开了曾经在大公司里一起打拼的兄弟,在此之前你和他们的经历并无二致,然后你忠于的理想和你的决心会决定你必须独自的去开启一段充满未知而又孤独的旅程。作为创始成员(是指初期零收入的创业),也许你要放弃和老板同样的薪水,面临同样的失败风险,承受同样的心理落差,然而你其实会担心事成之后并不能和老板一般飞黄腾达,甚至也许你坚持不到成功的那天。然而怎么办呢?
3. 但是既然走出了这一步,就应当无怨无悔。在初期,我曾经经历过若干痛苦:对刚出生的孩子置之不理,独自一人苦心数月开发的产品因为甲方变故导致废单之后,曾关起房门抱头痛哭;会因为产品失败,在冬天的凌晨两点独自爬上楼顶,苦苦思索出路;会因为需要决定是否拿下一个已经送到面前的数百万的天使投资而连续三晚不闭眼;会非常艳羡身边仍然在公司工作,机会不错,春风得意的朋友和前同事;甚至这种情绪的波动会极大的影响家人......
但是初期的这些反应,在现在看来,无非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个创业的人心中激烈斗争,它把整个人光鲜的外皮血淋林的撕扯掉,让你去面对一个绝对真实的自己罢了。你能看到的,许多都是之前不曾看到的人心的阴暗,最真实的自己。能扛过去这一关,并且坚持下来,那么祝贺你,第一步已经迈出。
4. 抛开现实主义带来的各种烦恼,就创业本身而言,绝对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我曾在一个40平米不到的小作坊里,和基友一起,带领着一群实习生,随心所欲的做着我们想做的各种事,从社交APP到游戏,再到当时刚刚萌芽的HTML5...经常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想法,也能亲眼看到自己一行行coding出来的产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逐渐成形,也能看到这个七拼八凑的团队能逐渐磨合,这种快乐是之前在大公司工作所不曾有的体验。那段可以称为The good old days的时光里,自己就像被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辉的外壳包裹着,虚幻也好,真实也好,至少这种光辉可以驱散内心的恐惧,给人坚持下去的动力。
5. 理想和现实终归需要完美的结合,才能让创业这件事开花结果。在一次又一次产品开发和快速尝试的失败之后,在随心所欲的完成最初漫无目的的探索之后,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更加理智和成熟了,更加真切和清楚的意识到,那些车库里完成的旷世之作几乎是童话式创业的开端,没有市场刚需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中国的这片红海里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成功了。于是逐渐开始借助一些靠谱的机会。只不过,奋斗仍在继续,作为C(cheng)T(xu)O(yuan),你能做的,仍然是认同产品的方向,然后用最合理的技术快速的去实现,交付到市场去验证。当公司真正走上正规化路线的时候,新的问题会继续接踵而至。对更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理解、人才的招聘、团队的培养、技术的选型、对自己技术能力的提升、前瞻性的形成、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重复的业务逻辑,等等都变成了一个程序员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没有捷径可以走,奋斗才是唯一出路。
6. 逆境中,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一遍又一遍的折腾,不仅对自己,也是对团队极大的考验。互联网创业看似充满机会,但是真正属于你的蛋糕只有一小块,如何选择其实是每个选择加入团队的成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激情总是会在顺风的情况下燃起,而又在逆风的时候消退,难以坚持。14年整年,团队在一起做一款体育方向的O2O产品,想法很多,也很不错,大家很努力,能把产品做出来、落地、推广,但发现始终没有它的灵魂,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几个初创的成员既不是体育业内人士,也对体育本身不感兴趣,所以就算体育是朝阳产业,大家也会感到非常迷茫。
不久的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参加Hackathon,在会场上和许多也是创业团队中出来参赛的朋友聊天,突然悟到,自己不管做了再多产品,这个方向,那个方向,其实自己真正挚爱的是技术本身。也许你和我不完全相同,但是作为一个愿意折腾的技术人员,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这样的geek基因的。所以在看得更清楚之后,我笃定的认为,能做成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讲,需要去做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事,选择具有适合商业路线的团队,至少面对各种逆境先坚持下来,不然谈不上做成了。
7.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2015年整年,在坚持了两年多发现仍然不甘心之后,再次加入了一个初创团队。那一年我几近疯狂的拼命,连续6个月平均每天14小时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强度,一天都不曾休息,在基本得不到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刚入门的工程师完成了一款分立式智能硬件+APP+云端服务+特有算法的产品落地。作为程序员,这应该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算是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家人不理解,朋友也会劝我别那么累。我其实并不那么累,也不痛苦,因为在经历很许多东西之后,我更加认定了创业,其实是要去做你喜欢和你擅长的事,如果这件事正好有机会,再加上200%的努力,也许还有那么一丝希望能成功,尤其对于像我这种diao丝出身的人来说。当然,最后,挺遗憾,数年的坚持和200%的付出,也几乎把自己耗尽...
8. 创业这事儿几乎是必败,这太正常不过,作为程序员,如果你只是去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并不全身心的投入,其实和之前在大公司并无差异,如果机会好,成功了,那么恭喜你。但是十有八九失败了,也许从自身而言,你的收获并不大。许多朋友都劝我不要去想太多,也不要太拼。我现在算是失败了,但是回顾一下,至少完全投入精力创业这事能让自己获得比付出更多的回报:
(1)从行业视野层面上讲,你能了解比技术工作本身更多的环节,更理解行业,能理解自己所在的产品在行业中的定位,对行业和市场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去埋头实现它;
(2)从自身技术修养层面上讲,如果你精于追求,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有所积累,广度不用我说,要完成一款产品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深度上如果你是在得不到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钻压解决了难题,一定是有很大提升的,同时能接触更多同行,了解许多前沿的信息。
(3)人性的历练上讲,其实感受最为深刻,你会在各个时期的极限条件下,不得不和初创团队一起,硬去拼出一片天地,特别是在最初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更需要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有一种“活在自己编织的壳里”的感觉,忘记一切,全身心投入,苦尽甘来。
(4)其实最重要的,不在乎成败,不在乎得失。最大的收获,你能借这个机会好好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一次,知道你是谁,你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你想要什么。有些性格上的东西是骨子里的,甚至是基因里的,很难改变的,只有认清了自己,将来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9. 现在对我来讲,再选择创业或者不创业,已经不重要了,创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直面困难的精神,一种克服恐惧追求奉献的精神。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人生很短,只要不虚度就行”,我很认同,也很庆幸,一直以来也没有虚度,将来也不会虚度。
程序员们,不想虚度人生的话,如果遇到靠谱的机会、值得信任的团队,轰轰烈烈,拼尽全力一次又何妨,虽然几乎是必败,但也算是让自己的人生能树起一个里程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