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昨晚海底捞聚餐的结束,我们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位同事,持续一周浩浩荡荡的裁员风暴就此落幕。
我是2013年3月开始工作的,到今天已经1391天,将近4年。我仍记得4年前,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的我一脸迷茫,那时候我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我到底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选的专业让大学我四年里过得非常艰辛,所以在毕业那一刻就被我决绝地抛在了身后。就此,我手里除了一张不入流的本科毕业证以外,一无所有。那么前两个问题就可以直接忽略了,最后一个问题,喜欢做什么?
02
我是被独生子女政策“残害”的一代。幼儿园的时候随着爸妈从县里搬迁到市区,远离亲戚朋友。上学的时候倒还好,但只要到了寒暑假,我就会被父母反锁在家里,度过了很多一个人的时光。
但是我一点都不孤独,我的房间里最多的就是毛绒玩具和成堆的书籍。每次看书的时候,我都觉得跟随着笔者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别仿佛都可以感同身受。那个时候对书籍真的是非常迷恋呀,以至于不管父母带我去哪个城市旅游,我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去那里最大的书店,从第一层逛到最高的一层,不知疲惫,乐在其中。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家了。新房的装修全都是我爸一手操办,当我进门看到我的房间里两个矗立的大书柜的时候,真的,非常惊喜。后来书柜里的书因为太多被我换了一批又一批,无聊的时候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们全部拿出来,回味一遍,再重新摆放整齐。
03
看多了自然就会忍不住去写。写作文、写随笔、写感想、写微博,原本完全当成业余爱好来着的。直到发现自己没有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技能之时,才有些无奈而但又庆幸地想起,诶,原来我只剩下会写,嗨,还好我喜欢写。
什么叫“会写”,“会写”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总之,我终究还是靠着这个比别人更擅长一点的技能,找到第一份工作。当时的主编很有才华又很严厉,说真的我是有点怕她的,所以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完成她布置的所有工作,常常为了一篇稿件中的几个措词思前想后,删删改改。在与她共事的一年里,我写了将近150篇新闻稿,文笔逐渐成熟。
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她,写作这件事只靠兴趣和一时的热情是完全不够的,它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坚持打磨。
有了这一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在面试现在这份工作时,我变得自信很多。此时我手里除了那张依然不起眼的毕业证以外,还多了厚厚一叠打印出来的作品。我已经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甚至还能以此为筹码开出自己期望的薪水。
04
在我并不算长的三年多的工作经验里,我深知在公司有两个最重要的生存法则:要么你和领导关系搞得好,要么你的工作无人可以取代。我并不鄙视或者瞧不上会和领导搞好关系的那群人,因为这也是他们能力的体现。我只是单纯地觉得,那些在部门群鲜少说话、从不拍马屁、懒得阐述罗列自己多么辛苦、做了多少工作、到点就下班、不用装模作样地发朋友圈告诉全世界又加班的、但又做着无人可替代的工作的那群人,实在是太酷了啊。
不是你离不开公司,而是公司离不开你。当大多数人还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时候,一技之长直接把你推向了更高的生活层面上。
就如同周杰伦在《开讲啦》里曾经说过的一样,“我觉得不平凡的人,并不是书要念得多好,我觉得他要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此处强势安利我伦)
05
被裁的员工黯然离场,幸免的员工为他们难过一两天后继续恢复工作。这世上原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人生其实就是在反复博弈中的循环,虽然能不能抽中好牌要靠运气,但你一定要相信,一技之长才是手中的双炸王牌,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