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愈发觉得大学四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四年我们心思单纯,除了学习没有任何需要去操心和担忧的事情,而且这个阶段也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在最美的年华渡过最美的日子,这就是人生最美的时光。
也许当时并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也会有些小小的烦恼,回忆往昔,当初的小烦恼也变成回忆里熠熠生辉的点缀。
到了大学以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南北差距。当时网络不发达,南北差距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人尽皆知,再加上一个见识短浅的我,南北差距带来的震撼就更明显了。其实大学所在地严格来说不能算南方,应该是地道的中部区,但对于从小生活在正北方的孩子来说,气候上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和内容的气候相比,中部区冬夏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冰火两重天。
首先是中部区没有暖气的冬天。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越往北的人越抗冻,因为北方冬天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在那儿呢,然而事实是北方虽然冬天是真的冷,但北方人不抗冻也是真的。入学第一年,我向当地的同学询问冬天冷不冷、需要准备什么样的过冬衣物时,同学们给我的答案是:冬天超级冷,最冷的时候会零下六七摄氏度,需要穿很厚的棉衣棉裤才行。我听完很不以为意,因为内蒙的深秋或初冬都得零下六七度了也没觉得有多冷啊,然而我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方是有暖气的,室内常年保持在二十多度以上,所以大学第一年的冬天结结实实给我上了一课。
常言道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因为一直过得都是室内有取暖设备的冬天,第一次遇到冷冻的魔法攻击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当气温零下以后,冰冷的空气夹杂着潮湿,让冷气从外往内渗透的淋漓尽致,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教室里还是宿舍里,没有可以取暖的地方,有太阳的天气室外甚至比室内还要暖和,所以我这个在同学们心中应该及其抗冻的纯北方人变成了一株追逐太阳的向日葵,白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冲到太阳底下跑两圈才会感觉到一丝丝热气,我们一位东北的同学就屈服于这样的冬天,被冻得直哭,我的手生平第一次长了冻疮。真的是冷到让人绝望。
中部区的夏天也没让人失望。北方由于纬度、海拔和地形等原因,夏天日光照射会非常强烈,也很炎热,但昼夜温差也挺大,晚上一般会比较凉爽,所在在北方只要不从事户外工作,夏天还是比较舒服的。但中不就不一样了,夏天的气温几乎没什么昼夜温差,阳光虽然不会太烈,朦朦胧胧的,但就是这种朦胧的感觉配合胶着的热气,给人一种黏腻的炎热感。整个人感觉是被放到了蒸笼里,四周都被热气笼罩着,逃不开、挥不退,人一动不动也会不由自主的不断冒汗,热的让人烦躁又无奈。
当时觉得难以忍受,现在回忆起来感觉也是不错的体验。
南北差异比较大的第二方面就是饮食了。饮食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食材和量上。大学以前在日常饮食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各种肉类,其次就是土豆、白菜这些北方最常见的蔬菜了,而且最常吃的就是把肉和各种食材放一锅炖的烩菜,北方人不管吃啥量都比较大,尤其是炖肉一般都是按锅来做,一顿一锅。上了大学后,记忆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去同学家吃中午饭,她妈妈给上了一盘排骨大概也就十块不到吧,关键一桌子人都不止十个,当时我心里就在嘀咕,但其他人都习以为常,这就是南北方食物量的不同,如果在北方,肯定是炖一大锅的。也是在大学我见到了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绿色蔬菜与一些北方不常见的水果,对于一个不爱吃肉的内蒙人来说,大学的食材偏好深得我心,蔬菜水果是真的便宜。
当然大学四年我身体力行的给同学们辟谣了关于内容的一些刻板映像,比如所有人都住在草原的帐篷里,比如出行都骑马、比如所有人都说蒙语、又比如都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当然大学四年除了南北方生活方式、观念等的不同以外,同学间并没有任何隔阂,我们一起上课、学习,一起在周末去压马路、逛公园、聚餐、唱歌,一起去过每一个或重要或不重要的节日,一起欢笑一起难过,在我回不去的节假日,附近的同学总是会给我代自己家的特产、美食,甚至邀请我去她们家过节。我们一起渡过了人生最重要、最特别的四年,即使毕业以后,我们再难相聚,也没有时间经常联系,但只要联系,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还是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