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夏,夜半雨雪,余推窗欲赏,风吹烛灭,夹雪迎面袭来,飘散满屋,余忙扶案闭眼,庶几退倒。
复眯眼看,前茫茫雪原,睁眼四顾亦茫茫。寒风呼呼,杂呜呜女声,清晰可辨。
余寻音徐徐近之,忽见一簇烈焰。孰视之,但见一狐,全身赤焰,枷锁束颈,四足桎梏,身后赫然九尾,如火苗随风摇曳,几欲摄魂。
火狐伏地,只呜呜抽泣不已,滴泪成冰。余怜,欲解之,奈火炽热不得近。莫然间,狐抬首,两眼婆娑,目光哀怨似有所诉,幽幽曰:“先生为我伸冤!”。
余木然,回神问:“汝何冤?”。
狐曰:“小女妲己,父纳我与帝辛求成,戴罪之身幸得商王宠溺,如是保家族,得富贵,两全其美。奈何商气数已尽,周改天命,吾殒命所宜,奈何后人世代咒骂红颜祸水,谓我亡商祸首,我何能邪?”
余曰:“此诚不赖汝,虽然,后人多撰汝故事作警言醒世,故以讹传讹。时愈久,描墨愈浓,难见本初,今时人多以为汝实千年狐妖矣!”。
余又见其栩栩然狐也,顿觉是非难断,疑圣贤之书教诲,竟失语问曰:“然汝其真不为狐精乎?”。
狐苦笑,涕泪横流,曰:“吾身陨,众人詈骂千年不息,吾魂被戾气所扰,轮回不得,只寄寓狐身。戾气仍逐我化为刑具,幽我于旷野,却分毫不得动弹,何辜我煎熬若此?”。
余愀然,问:“欲解汝,奈炙何。”
狐目光化为火苗,怒曰:“流言钳我死不超度,我心生烈焰,灼烧体肤。枷锁困我于万古冰原,冰火之间,死生不得。只欲心火愈盛,化烬魂魄。”
余悲,转念曰:“若平心怒,火或可息”。
狐曰:“如息何?若是则我愿化尘飞散去。”。
余答曰:“息汝心火,堵小人口可矣。且看我修咫尺之书昭世人,讨平之!”
折枝画地,书曰:
苏妲己,己姓,字妲,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帝辛(商纣王)伐有苏氏。苏人不敌,苏君献女妲己,并贡牛羊、马匹及赂货,以求全族。
妲己之事见于正史所载寥寥,《国语-晋语》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妲己的记载只有一句“(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听计从。”。
虽然,野史杂书,志怪传说添油加醋润色纷纷,误人久矣。
明人许仲琳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载,进献妲己中途,女娲使罚纣狐妖附其身,妲己性情颠覆。既得宠,怂纣王造鹿台,建酒池肉林,行炮烙之刑,挖心比干,杀伯邑考做肉饼食姬昌,剖食胎儿,砍断农夫双脚,以究其赤脚履冰而不冻冷。做尽人间坏事,人皆恨不得生啖其肉。
西汉刘向《列女传》,此书中记载有:“妲己者,殷纣之妃也。纣伐有苏,有苏女以妲己。美而辩,用心邪僻,夸比於体,戚施於貌。纣好酒淫乐,不离妲己,所誉者贵之,所憎者诛之”。
《山海经》有载:“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
后唐诗人白居易作诗《古冢狐》道:“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妲己狐媚害人之形成矣。
何为后人谓之红颜祸水,点火加薪,乐此不彼邪?
余静思之:食色性也,虽然,迷色乱性,不可不节矣。古今多少英雄豪杰纵色陨身败事,家亡国破,后人追忆尝痛惜不已。圣贤擢其尤者诫之警之,冀好男儿无耽女色过甚,而后世传记者往往穿凿附会,移花接木,岂不大谬哉!
儒家孔子赞颜渊云:“不迁怒,不贰过”;答曾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此“内自省”之语不可胜计,何为涂小人之劣迹,于柔女之身邪?
咄!滚!当以唾沫湮灭之!
九尾狐狸览毕,泣止泪停,嘴角含笑,皓齿仿佛唇间白雪,雪浸火柔,烈焰徐徐消散,枷锁开,桎梏裂,身舒如花绽开。
眼前袅袅然一冰雪白狐,融雪原一色,眨眼含笑,盈盈向余,凌波微步,身后晶莹九尾婀娜妖娆,仿佛四方佳人,万千仪态。
余眼花迷,不禁馋涎连地,鼻血横流,几欲跪倒。
狐长跪作揖谢曰:“幸先生解救,愿报来世。”。
余向前欲扶,狐已跃入雪林,九尾掠身而过,了无踪迹。欲乘风追逐,方迈步,惊觉,坐于中床,两颊灼灼作痛。
起身推窗,屋外星繁月明,凉风习习,池塘蛙声一片,菡萏芬芳,荷叶田田,似有白鱼戏莲间,戏莲东,戏莲南,戏莲西,戏莲北……
昼间,余作狐离歌,续貂。
路迢迢兮弃我父,恨悠悠兮保我族。
宠商王兮恩情笃,子万民兮妇随夫。
天不时兮命尽数,地不利兮身为虏。
冤有头兮债有主,枷有锁兮桎有梏,使我不得入黄土。
亡无路,窜无窟,难行寸步。
藏魂兮九尾狐,伏身兮冰雪雾。
万年兮冰封绝路,千年兮雪飘人无,无极苦,谁人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