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鲍勃》的确很暖心,但这并不能构成给它豆瓣8分的理由,除了大橘为重的鲍勃惹人喜爱以外,恐怕是因为我们的懒,让我们把主角过好的日子当成我们也想过的生活。
《流浪猫鲍勃》,2016年在英国上映,2018年11月2日在中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并且电影里的大橘鲍勃就是真喵出演。
《流浪猫鲍勃》的剧情线很中规中矩,属于“落—起—落—起”这种影片惯用重复循环递进手法,以不断用小高潮来推进影片进度,进而带动观众情感的叠加递进,最终大欢喜结局,让观众欢喜又释怀。
具体情节上,影片也用了最常见的套路,即男主角被家庭,自我,社会各方面刁难而保持要自我涅槃的初心,坚持重生的过程中和一只流浪猫大橘相依为命。不仅让猫和主角同命相怜,也通过主角的努力,实现了重生,让观众实现了感情上的共鸣。
《流浪猫鲍勃》开片就是正在戒毒的男主角詹姆斯在街头卖唱,他被动地远离家人,没有钱吃饭,没有住处,卖唱一天的钱还不够买份饭,而且店员也丝毫没有同情心,让詹姆斯生活困窘的同时也遭受尊严的流失。这些剧情是动人的,也是压迫主角,将观众的同情心带入的阶段。是“落”的阶段。
主角遇到昔日基友,钻进没锁门的车里,嗑药嗨了。第二天被送进戒毒所,一直帮助他的医生认为他很努力,帮助他申请了保障性住房,于是詹姆斯有了家,当天晚上和窜入的流浪猫鲍勃相识。
这些剧情已经在往“起”的部分发展,并且,大橘的出现,将观众的情感发生了移情,如果之前观众是对詹姆斯的同情,但又觉得毒瘾患者不值得同情,在此摇摆的话,大橘的出现让同情移情到了詹姆斯身上。所以,大橘的出现,给詹姆斯上了一道保险,留住了观众的感情。
有了大橘蹲在脚下,卖唱的詹姆斯收入翻倍,有了钱给大橘买罐头,自己也能吃上热饭。昔日基友借钱买药,死在街头,这冲击了詹姆斯的内心,让他坚定了要戒掉毒瘾重生的念头。仅仅是因为看到基友惨死而坚定信心吗?不是,他更渴望大橘陪伴的感觉,这感觉只有他活着,才能体验到,才能给大橘更好的生活。詹姆斯已经把大橘当成了亲人。
同时,詹姆斯还对邻居女孩一见动心。接下来剧情会朝着欢喜的方向发展吗?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以为的。
当詹姆斯觉得自己已经变好了,去找父亲过圣诞节,结果新家的冷嘲热讽让他瞬间清醒,他还是他们眼中那个瘾君子,拒绝请进家门的放逐者。这里剧情已经开始朝“落”来发展。
詹姆斯卖唱,有人带了狗来,吓到鲍勃,双方起了冲突,警察归咎于他,禁演了詹姆斯几个月。詹姆斯去卖杂志,被嫉妒他销量的同行挖坑,停卖一月。服用禁毒药物时被讨厌瘾君子的邻居女孩发现,丢了爱情。剧情和感情一“落”千丈。
原本剧情发展到这里是没太大共鸣的,因为主角是瘾君子,这个设定对几乎所有观众来说,没有代入感。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坏人有咎由自取的一面和应该受到的惩罚,或许我们都会习惯性地这么想,但大橘成功地抵消了观众这一点偏见。
正因为大橘是一只猫,没有表情没有台词和表演,更加衬托得詹姆斯的悲情和无助,这里,我们也是将一部分感情发生了移情,从大橘到詹姆斯,很难讲我们对谁的感情多一些。
当詹姆斯捆绑自己,艰难地自我救赎时,只有大橘陪伴在身边。当他蜕变重生后卖唱,也只有大橘陪伴在身边。他的坚持获得了希望,我们对他的感情也在发生变化。
资本恰到好处地进入,发掘詹姆斯的故事,出版书籍,于是,詹姆斯火了,爱情也回来了,家人和后妈也都来签售会,大欢喜的结局。这是最终的“起”,我们也如释重负,好像是我们自己获得了新生一样。
可以说,观众的一部分情感是被大橘带入进去,从而忽略掉了影片的一些不足成分。
詹姆斯是卖唱卫生,显然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天赋,而是沾上毒瘾被赶出家门无法生存才选择这样力所能及的方式。所以,他的歌才弹唱得十分一般,也被人当叫花子扔零钱。
他也知道自己仅有这个技能挣钱,后来还添了大橘一口饭,应该更努力钻研唱功才行,可是电影从没展现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曾经》里的男主角,卖唱攒钱要出自己的唱片,影片中大篇幅地给了他怎么创作,如何体察生活,自己写歌录歌,《再次出发》里也是。
詹姆斯唱得一般,眼前蹲只猫,为什么就会有人扔那么多钱?我并不是故意找茬,电影情节要符合故事逻辑。大橘也是普通大橘,并不是什么罕见品种或者听见歌声会跳舞做动作之类的招财。
保障性住房,似乎并不像影片中这样能轻易申请下来,尤其是给没收入的瘾君子。而且,詹姆斯还是被车主当场抓住,不但钻进别人车内,还嗑药差点死了,属于累犯,这是三条罪。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为了剧情服务。那么,最后,詹姆斯出了书,签售会,为什么全家人都会来。家庭代表小社会,代表整个社会接受了他。如果是因为他重生,家人接受他,那应该在他重生后出书前就接受,而不是一直任其自生自灭,还让他老爸表现的似乎在新妻子和不争气丢人的儿子之间难以选择。只能说,是名利让家人选择接受他回归,不是很风刺?
影片的镜头,演技,也基本都平平,没什么新意。整体完成度还是有的。
有人说,看个电影何必讲究那么多,我舒服就行,我同意这种观点,也尊重。而我讲的也没错,你是体验为主,我是分析电影,我们出发点就不一样,是两个问题。虽然我也很欣赏詹姆斯的勇气和执着,更喜欢大橘。
每一个名词都有自己的解释和附带的元素,就像老师要传道受业解惑,像司机要有驾照,电影同样有它自身的结构和元素,如果单凭感觉好坏来定性电影好坏,其他人完全可以,影评人绝对不行。所以,我说,从感受上来讲,《流浪猫鲍勃》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很感性,但从评分来讲,我给6.5分。
当大橘出现在聊到男主的怀里,大部分人被情感牌击中时,也下意识地在想,我也想要一只大橘。很可能,你已经在期望男主往好的发生了。甚至,有人也在想,我如果有一只大橘,我也能重生,我也要带着大橘出去散步,做有意义的事。
那只是因为你懒,不是因为你看见了大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