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主要讲了如何提高论文阅读效率。提出了一种并行笔记记录法,分别记录每一篇论文内容概要,阅读感想,现有研究概况。
但最大的问题是,就算你认认真真列出了框架,罗列了当前的研究概况,你还是可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为你可能会沉迷于自己的总结,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思考与提炼。
虽然第二个word文档也有提及到灵感记录,但是那只是零散的想法,论文阅读时你无法整理出系统的思路。也就是你要写的文章的内容脉络。
所以,当读完了三到四篇论文后,暂时停下来。
1、找出一张白纸,自己写出脑海中的现有研究概况,都涉及了什么内容。
比如,不同的文章探寻丛林产生的原因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孔茨从主观层面,其他人从客观层面,科学哲学或者范式理论方面,他们各抒己见。看了这么多的原因,我能不能将所有的观点整合下,分别分析下原因探寻的着眼点,有何优劣势。等等。
2、对照着第二个word文章中的零散的灵感,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我最初是因为什么会觉得管理丛林不会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是因为管理的情景不断变化,还是因为当代面临的管理环境更加复杂?还有没有其他我需要补充的论据?
3、当想不明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讲什么的时候,就停下来。因为你再看下一篇文章,只是前面工作的简单重复,可能并不能带给你更多的灵感启发。因为这时你就像一只没有方向的帆,内容越多,会越迷路。
4、给自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不看新的文章,就是静静地面前摊开一张画出了已看文章脉络,研究现状汇总的框架图,然后就是想,想,想。问自己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哪些是一看就明了的。那些自己都觉得没价值的可以果断删去,不作为中心内容考虑。当你的脑海一直被这些想法充斥,你总会想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你会思考有没有消除管理丛林的必要,各个管理流派难道不能相互补充吗?从现有的管理流派中,哪些是已经过时的,哪些是正盛行的,他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下,哪些可以被借鉴,哪些应该被进一步完善来适应我国国情?又该如何完善,如何使理论不脱离实际?
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你有了很多问题,很多想要探寻的东西。
一方面,这是因为你看的足够多,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背景和基础。二是因为你有了自己的思考,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论据。
终于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问题了,是好的开始。但是,这个时候,也不适合继续看新的文章(因为我们还有将近六篇没看)
5、将上面所有的问题罗列出来,哪些是已经有人回答过的,哪些是我觉得需要再补充的,哪些是至今没有人提出过的?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自己的论文要把重点放在哪里了。是的,你要重点关注要补充的和至今没有人提出过的。
所以,创新的第一步是要提问题。然后你再去找答案。
关于问题,有两种情况要避免。
一、我没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思考。任何一个领域,我们看了四篇论文,不可能没问题。要么就是不愿动脑子,要么就是太饿或者太困,大脑不给力。那就别看了,也别想了,吃饱睡好了再来想,不急。
二、我有巨多问题。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整理下问题。因为每个问题在你心中是有分量的。罗列出所有问题后,一一检查哪些问题是你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比如相对于丛林产生的原因,你会觉得预测丛林发展的趋势更有发挥空间。因为有太多人已经研究了产生原因,你能想到的基本都有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预测,就算有人预测,观点和论据都不一样,仁者见仁,而且可以结合当下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可以谈古论今,把古老的管理丛林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如此,你可以重点关注丛林预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继续阅读下面的论文了。
又回归到论文阅读。
第二轮的阅读,不同于第一轮的信息收集整合,这一次,你要带着目的性,带着有色眼睛去读,去记录了。
由于已经知道自己的重点,要阐述的问题类型。你就可以略去再遇到的已经知道的信息,比如原因。对于新的话题,比如预测趋势,要重点关注,别人也想到没关系,可以借鉴,要分析作者是否论据充分。我要找的论据他提到了吗?我想了解的趋势信息又该怎么去找呢?
这个时候,就不一定局限于论文了。可以查找期刊中出现的最新管理理论,它的前提条件,时代背景,作为我认为丛林会更加繁茂的充分论据。
到此,关于如何寻找论文方向已经介绍得差不多了。不过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
因为,我们只是在阅读文献,在找论文方向,还没有正式开始写论文摘要,写论文的正文,写文献引用。
为了模块化讲述,继续下一篇:如何动笔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