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一个很不爱读书的人,而且经常都是漫无目的的读书,典型的标题党,微信读书书架里放了很多书,都是读到一半换另一本,结果就是“猴子掰玉米 ”,一无所获!
用我们课程里的范畴看我就是典型的不专注,好动。所以上次在课程中扮演角色和任务,我的任务就是将半斤黑白芝麻分开.目的就是让我锻炼自己的专注性.做任何事情先要投放一个价值,就是为什么要做?就拿读书而言,为何而读?从中我要收获什么?
今天是我读《精进》的第3天,这本书给我的体验就是不同场合用不同视觉看待问题,看待问题不能光看表象,要通过表象看背后的本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以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而问题的提出,是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我们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学会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息,它们或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是充满了陈词滥调。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所以我们也学会简化,它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另外一点是关于努力的理解: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攀比,只要找到所能、善用所能即可。而我们只要发现和识别自己的独特优势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也可以让我们关注到自己优势的一面,更加自信。
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先天禀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的程度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作为同一物种,人与人在生物层面的共性远甚于个性,这种共性就决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的差异是有限的。但是后天的努力就不一样了,一个天天好吃懒做的人和一个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的人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再加上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这就意味着后天努力对人的改造作用可以是惊人的。所以知乎有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自律改变生活-臧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