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站在台上当众发言会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为什么和人家吵完架了才想起来当时要是那样说就好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这么解释:因为从原始社会累积下来的基因会让我们在面临紧张状况的时候选择打或者逃,而这两种行动都需要四肢运动,因此你的血液会流向四肢造成脑部缺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关键的时候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也就是俗称的掉链子。如何在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是有方法和套路的,即“关键时刻”需要“关键对话”!
前不久错过凯家的《关键对话》体验课,极为著名的课程和书籍,有点可惜,不过未来还有机会,不过很多学习“其实看书也可以”(十多年前,一个人和我说的这句话,你还记得吗?哈哈)。虽然还没有精读(好吧,如此经典的书籍,我竟然没有通读过,掌嘴!),但还是分享一些了解的内容作为学习的铺垫。
首先什么是关键对话呢?一般是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对方双方情绪激烈。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就非常清晰了,比如:结束一段感情、和总是冒犯你的同事交谈、让朋友还钱、指出老板一些不对的地方、向言行不一的老板提建议、批评同事的工作表现、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儿女、要求升职加薪等等。
关键对话前的准备:在对话前可以问自己:1)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对话中要阐明自己的真实目的。2)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心中有他人!3)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这时可以说明自己不想实现的目标,比如:我不想让你觉得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有任何对你不敬的意思。4)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问自己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就像评估谈判的成效是“达成目标”同时“维护关系”;同样在关键对话中也要注意内容和氛围,100%的坦诚,同时100%的尊重对方,当然100%坦诚绝不是自己怎么想就不加思索,不考虑对方感受就说出来,而是经过思考用什么让对方接受的方式,说出事实情况,并强调共同目的,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能保证对话的安全。
随后就进入了“标准化流程”;老外真的是什么都能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变成可复制可发展的理论结果,进行关键对话的主要步骤如下:1)分享事实经过(注意事实和观点的区别);2)说出你的想法(不要堆积问题,自信地说出你的想法);3)征询对方观点(鼓励对方多说,把话说完,这是让对方稳定情绪的好方法,一般话说完了,能量也耗的差不多了);4)做出试探表述;5)鼓励做出尝试(提供可行方案,达成共识)
小朱朱,麻麻一直在畅想,你做作业学习,我在旁边看书陪着你的场景。随后你的作业写的如何我也不太想帮你检查,学习终究是你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