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晚上痛加重者,为骨痹。
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
一日冬季,三焦,肝,胆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在关节腔的外围做文章,让关节腔内空间变大,压力变小。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知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知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理,阴阳十二经,这是古人的一种战略。
阴生阳降,血液循环动静脉的交换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背腧穴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脏腑阴阳和:
脏腑本身很少出问题,多半是周边的影响。
疏通与之相关的脏腑,改善周边的环境。
例如笔者曾治一突发心慌胸闷呼吸难受患者,发作时间是亥时,遵内经所言冬刺井,遂以立新七针之半寸毫针,取患者大敦和少商二穴,针入不到两分钟,在背腧穴揉了一下。即呼吸顺畅,心胸舒适而愈。
天气走在肺经,地气走在肝经。
衷中参西,意义同理。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
岐伯答曰:以候五脏。
黄帝曰:候之奈何?
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胆)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胃)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膀胱)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
(八虚皆身之大关节,邪气伏留之所也。此段旧误在邪客。)
晕斑,依标本根结而刺,无不痊。
若风之吹云,乌云为何?
六腑六输,
头颈部动静脉血管图,冲脉。耳下结节,打开颈部动静脉循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