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时候,我差不多是我女的秘书。
每到星期五,我必然接到至少三个小朋友妈妈的电话:“我家的娃星期天下午三点半以后有空,你娃有空不,一起玩啊!”
这样的约会如此精确,是因为娃们的日程实在比领导还繁忙,从画画跳舞到游泳溜冰,奥数英语样样都有培训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孩子们从周六早上开始带司机(通常是妈妈)连轴转,一个周末只有半天有空,作业都是抽空完成的。一个月收入3万的家庭,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费用一个月3000元左右,这是标配。
“干嘛要把娃搞得这么累呢?”我曾经问这个小朋友的妈妈。
“看到比自己娃优秀的娃还要努力,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家长还要焦虑,能不努力,能不焦虑吗?”她回了我一句鸡汤,并且翻了一个白眼给我。
当中产阶层的妈妈,是件体力活。可以想象,十年二十年后人力资源总监打开一堆简历,每个候选人的兴趣爱好这一栏都填得满满当当,不会钢琴、不会演讲、英语没考4个雅思7简直是自绝于人。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每一个家庭都拼了!
上周去西温(加拿大温哥华有名的富人区)探访闺蜜。背山面海一豪宅,所有的道路private only。听说该私校是某某的娃,某某的娃都在读!这样的顶级私校,不是有钱就能上,要有圈层。
闺蜜吐槽:“搞社交才累哦,虽然没有家委会,但是大家强调一个融合:每周一个小聚会,轮流做东,你家的娃生日要邀请全班同学,父母都西装革履地来了,端着杯咖啡聊一下午,改天人家的娃过生日,我们两口子也必须去捧个场。穿上露背的晚礼服,站半下午。看到人家大佬都不开董事会开娃儿的生日会,难道你好意思说忙,次次缺席?你的娃怎么融入?”
北美的私校拼父母的金钱,更拼父母的时间。
再大的大佬,也是自己接送娃。所谓豪车开来保姆接送的娃,其实是被人同情的。至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接送,那更是匪夷所思,人家会觉得:你家父母哪去啦?遭遇了不幸?
“最大的成功,就是有时间陪自己的娃”这句鸡汤,是被北美上流社会切切实实实践的。必须要手牵手和孩子到学校,然后母子絮语再紧紧拥抱,才是一个完整的告别仪式。闺蜜家两娃,一个私校一个公校,公校是最好的公校,私校也是最好的私校,可怜她早上从来没有睡过懒觉。
拼了金钱和时间的成果是什么呢?至少肉眼可见的是,私校的孩子餐桌礼仪更好,小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的午餐四十几种菜,都是organic,每次亚麻桌布一铺,每个孩子都说话小小声,吐骨头要吐在勺子里再倾在盘子上,因为粗声大气、浪费食物是被瞧不起的。
肉眼不可见的是,这样从幼儿园开始一起嬉戏一起学习的发小们,家庭背景各自blingbling,难道孩子毕业后需要递简历?哪个HR有资格来挑拣他们的兴趣爱好中有没有骑马和击剑?
他们的学校,他们的校友,已经是圈层,格局认证。
如果谷歌的创始人收到简历,一个是儿子的同学的,一个是中产阶级会说七国语言外加骑马击剑的精英,你猜他会选哪一个?
“我知道有个同学的家长是开酒庄的,但是以为只是一个几十万几百万的酒庄。上周才知道这个爸爸今年卖期酒就卖了两千万。去参观人家酒窖的时候,另外两个同学的爹妈已经在谈风投了。”
想来想去,闺蜜决定,一定要把大女儿也送入私校!每年几万加元的学费,无所谓!因为学费根本不是大头,捐款才是大头。
“好后悔上次没有给老二的私校多捐点款,我觉得就是因为捐少了,这次给大女儿报名才被婉言谢绝,说没有名额的。”
放弃公校入读私校,是因为“免得老大以后怪我们偏心。”
购入教育资源的时候,我们购入了孩子未来的圈层、人脉,这从某种程度上是他的未来。王菲的女儿,李湘的女儿组成的校友圈,距离星光灿烂更容易,但是,能和谷歌二代的校友圈相比吗?
人生是一场接力赛,孩子再竭尽全力,也不能把接力赛变成短跑
如果按照“富人思维穷人思维”来看看我和闺蜜,恐怕我可以焦虑得直接晕倒。
闺蜜是70后,赶上了资产并购这班车,手下直管着四五个总经理,七八个总监,两三个会计师。每天她的工作是开会开会开会!吃饭吃饭吃饭!
泡上茶,点上香,把财务总监和经营总监弄进来开会,笑眯眯,把两个人背后相互告状的黑材料都掌握着,面上却乐呵呵,只说:“都是为了这个事业啊,只有你们两个在,我才放心。”
中午和股东吃饭,晚上和投资人吃饭,谈笑间,一笔投资搞定了。回国一趟,两个月之内的饭局都约定了。
我也是70后,但是如果把闺蜜穿香奈儿的生活和我换,我是敬谢不敏的。因为她的位置要求的能力,我一样都没有。这些茶喊我喝一天,饭喊我吃一次,恐怕我说错了十七八句话,得罪了三四个人不自知。
一个月下来,我多半就忍不住拍着桌子对某个总监吼:“不要背后告黑状,说得好像公司只有你一个人能干似的!工作就是工作,不要个人感情色彩太重!”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干完了活好玩!
我是技术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老板。因为老板发工资呀。活儿越多越难,说明工资越高,所以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因为反正也看不懂路,没有那么多的运筹帷幄,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交换。技术岗的天花板,就是我自己的时间和技术。技术本身越值钱,时间就越值钱。
和我一样的妈妈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孩子技多不压身,要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寻一个安稳的国企/公务员/外企打工?
而和她一样的妈妈,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圈层和资源最值钱,必须要从小修行?
父母的终点,是孩子的起点。
城市中产阶级的教育资源投入,已经让他们孩子的技能甩了农村孩子几条街。所以才有《寒门再难出贵子》之叹。
星二代的教育资源投入,用人脉和技能双丰收,让中产阶级无力追平,唯有鞭策孩子快马加鞭,以便实现弯道超车;
富二代的教育投入,是圈层是资源。
社交媒体一直在输出焦虑,灌输各种赚钱、发财、逆袭的理念。实际上,大部分人,一生不会有大的改变。能够逆袭的是少数极少数。
焦虑并不会带来成功,焦虑只会让家庭更加焦虑。人生本来是一场接力赛,我们拼尽全力,也不能将它变成短跑。
看着窗外嬉戏的三个娃:一个在收集庭院中的落叶,运给另外两个给芭比娃娃开宴会的娃,大雁鸣叫着从蓝天划过。三个娃的笑容鲜艳,围巾飞扬。
她们在同一个温哥华,住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学校念书,她们的人生也就有了不同的轨迹,不同的基础。但是谁敢断言,若干年后,只有站得最高的人最快乐?
本文作者:思思妈妈
节选/首发自 金融八卦女
转载请联系金融八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