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共情能力?先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再反馈给TA,看对方的反应。共情是需要用一辈子去训练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去训练,终生练习,生活中处处留意,练习共情。
2.怎么接住对方的情绪。稳稳地在那儿,没有太大的反应,依然和他探讨是什么让对方有那样的反应。咨询时,能尽量接住就可以了,生活中不一定必须处处都接住。有时候未必能消除症状,能接纳症状,与问题共处,与症状共存。
3.不要太快地探讨,前面聊慢一些,聊透一些 ,焦点不是不聊事情, 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去聊事情,聊的过程就是浸泡的过程。
4.咨询中的无为怎么能把握那个度?先有为,再无为。先按照招式一点一点地练习,该学的套路一定要好好学习,扎扎实实地练习,把技术学好了,学透了,才能用得了无痕迹。
5.来访者实在没办法时,问咨询师要建议怎么办?来访者在诱惑咨询师卷入,诱惑咨询师突破规则,沉默几分钟,不一定对他问的话都接上。回答“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办?”,保持平静,放下助人之心。
6.给孩子做咨询时,来访者是孩子,以孩子为主,家长只是陪同者。可以给家长做简单的交流,得让家长感觉到,咨询师不是在挑他的错,让家长进来一些,但不是以他为主。
7.太多的赞美会让对方感觉很虚,在中国的文化下不一定适合很多的赞美,可以用眼神非言语去赞美或共情,不主张更多的语言的赞美。
8.中长程咨询如何布置家庭作业?关系好的情况下,顺势提,最好是他自己提的,贴合他自己实际情况的家庭作业。但不强调作业,也不再追问作业完成情况。
9.焦点不主张更多的引导,我们只引导他弄清楚他自己,弄清楚他怎么看,怎么想,接下来他想怎么办……,只是让他弄清楚,是确认他的知觉,不是引导他让他去到我们认为该去的地方。我们坚信他有自己的道理, 双专家模式,而非只有咨询师是专家。
10.在公开场合最好别问别人更多私人的情况。在生活中保持觉察,什么角色下做什么事。对朋友家人可以有建议,对孩子可以有期待。
11.作为助人者是不敢随便给建议的,建议都是在自己的角度上,不一定适合对方。如果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的话,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