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作为不求任何回报的黑化前的娴妃,巴巴地为皇帝缝制鞋袜衣衫。忠心的丫鬟劝她休息,她则告诉自己的丫鬟,宫里的宫女做东西不比自己上心,针脚难免会有些小毛病,皇上穿着不舒服。而作为收礼物的皇帝,穿上娴妃送来的靴子,只是说,宫里有的是宫女,娴妃大可不必自己动手。
等到娴妃黑化,嘉嫔去世,皇帝提出要把四阿哥交给金家的另一个女儿抚养。此时,娴妃趁着皇上熟睡,跑到四阿哥房间抚慰半夜醒来的孩子,并特意忘记穿鞋,还好巧不巧地走在坑洼不平的石子路上。血淋淋的赤裸双足,一席肺腑之言,顿时感动了半夜醒来在外偷听的皇帝。一时,皇上对娴妃疑心顿去,娴妃也顺理成章地留下了四阿哥。
前前后后两个事情一比较,观者只想顿足,因为,明明真心实意,当局者偏偏看不见;明明虚情假意,当局者却又偏偏信以为真。这种阴差阳错,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何以,心意在时,无人看见;何以,用尽心机,却又正合时宜?难道,上天就真的如此不公平,难道一片冰心只能天地可鉴,你知我知?是用心之人的问题,还是接受之人出了问题?真是天底下的谜团!
后来辗转反思,其实见与不见只在于这“用心”二字。心意到者,从始至终顾及的不是对方见与不见,因为于他们而言,见或不见,他们的心意都在那里:也许会因为见而增几分,却绝不会因为不见而减一分。
他们的心意,源于让自己满足。也就是,这份心意是出于自愿,是出于一种真实的情感,只有当这种情感有所寄托,正确传达,那么自然内心也就获得了一种付出之后的情感满足。就如同你爱一个人,其实从始至终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唯一的不同只在于,别人给了回应的话,爱的人会更加的幸福。如此,在意的反而不是对方一定能明白心意。
所以,这么些年,娴妃爱了皇帝多久,也就为他做了鞋袜多久。可是,这么多年的关心与付出,都是以物传情,不可直言。
于一个帝王而言,哪里能够理解每一个妃嫔的心思,又何尝想着要去领会这份心意。接受的人无心领会,自然也就看不见;付出的人无心表达,自然亦不被看见。然而,虽不被看见,又自有一种“自我欺骗”的幸福。这种“自我欺骗”,其实才是真正的用心与情义,因为贵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非套路。这种“自我欺骗”不是为了“骗取”任何东西,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所以,反倒不强求一定被看见。
可心机就不同,心机在于图利,既然图利,必然一定要被看见。所以,耍心机时所付出的情感是赤裸裸的,而非含蓄内敛的,是广而告之的,就怕宣传不到位,就怕对方不知道。甚至,很多时候,耍心机必先算人心,算准对方的心意,以心制心。这时,被算计之人,还相信着所谓的眼见为实。殊不知,此实只不过是别人希望被看见的真实。想想,这聪明一世的皇帝,看惯了鬼蜮伎俩,可是却偏偏被一个后宫妇人以苦肉计骗了,其实就在于,他有心要看见,他有心要试探。他以为自己所见为偶然,是巧合,其实却是别人算计路上的必然。
当然,不可否认,娴妃对四阿哥的言行中有着真情,正所谓掺杂真的东西更能以假乱真。可是,毕竟这种真情里面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无私,而多了一种夺子嗣固地位的算计。
有时想想,我们何必要被这些心机耍得团团转,错把假意当真情,等到真相大白时,再幡然悔悟自己的识人不清?与其如此,还不如,多感受一下真情的温暖。别人的付出可能低调,可是,真正用心去接受的人,难道还看不出那点子用心?关键还是在“感恩”二字。
皇上看不见娴妃的付出,其实只在于,他把付出看得理所当然,因为他是天子。天子拥有天下广袤的疆土,天子拥有全天下的美人,天子也该拥有全天下的景仰与付出。天子欲之生则生,欲之死则死,这是绝对的控制欲。正是因为这种控制欲,让皇帝关注的只有自己的内心需求,而看不见别人的努力,只关注自己的情感,而忽视别人的内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看得见与看不见,似乎又是如此的应当。
然而我们不是天子,只是普通人,我们在获得的同时,也会不断地付出,以此心看彼心,自然学会将心比心。所以,我们所期待的应该是有更丰沛的情感去感恩遇见,感恩每一个对我们微笑的人……
2018年8月14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