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很火的一段话。
孩子3岁,要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而坚强的背影,心里又喜悦又有点心酸。
孩子6岁,上小学了,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他喜欢每天去学校,那是他更喜欢的生活。
孩子18岁,离家上大学了,一年回来2次。可是一回家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几天就走了。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
当然,还有结婚后,他们的小家庭成员里,已经不包括你们。
陪伴或许是最好的爱。
清晨五点钟准时醒来,开启忙碌的一天。
今天要做一个天津卫的特色小吃,煎饼果子。绿豆早已研磨好与同等份白面混在一起,和成了糊糊状,等待着将果子揽入怀中,紧紧包裹。
当一颗颗小面团被拉长,放入油锅中,随着油温的升高和浸透,它再也不低调,妄自膨胀着,翻滚着,于是乎,一个个矮小的胖墩果子就出炉了。
平底专用煎饼锅配上木制工具,我便在转与补之间转换着,摊出了一个又一个煎饼皮,撒上黑芝麻,香葱,果断地翻面,夹入果子,左一下,右一下,将其包裹好,抹上面酱,再对折,好了,一套正宗的天津老味煎饼就做好了。
就这样重复着每个清晨,更新着每顿早餐,将家的味道,爱的陪伴化为不同的滋味,延续着,变幻着。
胖儿是一个典型的食肉动物,也难住了我这个素食主义者。我会小心翼翼地切出一片片牛肉,也会剔出鸡肉上的筋,还会带上手套清洗干净鸡翅,硬着头皮配料进行腌制,学会用烤箱将它们变成鲜美的成品。
今日烤了几个鸡翅,胖儿直率地告诉我,“这个鸡翅没味儿”,“我再加工一下,主要是没找到可乐,也没有啤酒”。
胖儿抬头看了我一眼,慢悠悠地说到,“其实,我们做鸡翅是咸蛋黄炒。”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怎么做的?你教教我。”
“很简单,买的咸鸭蛋,只要黄,和鸡翅一起放到锅中炒,很香的。”
“臭小子,原来你这么会吃,还难为我,下次你自己作吧。”说完,拍了胖儿头一下,这个懒胖子,会吃,会做,自己一个人要生活,学着做,想吃什么就要做什么,回国后,天天等着我做好吃。
每天忙着做三餐,忙着工作,忙着回家,期盼着和胖儿聊天的时光,总想把它们留住,定格,却不成想,21年的时间就这样从指尖滑过,留下来的只有我的文字,记录下母子点滴生活,在简单的黑白间,会不自觉地笑一场,哭一阵,心也会随着疼一下,揪一下,再慢慢舒缓放下,直至变成两条平行线,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脱离我的视线。
这种痛并快乐的生活,永远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