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时候,家里人希望能够把我安排到一所离家略远,师资条件很好的学校里去,那个时候还没有择校的概念,这种事情是需要暗地里走很多关系后门的,但是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不过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即使是不正当的手段,但是我会比邻居家的小孩进入更好的学校,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为什么不呢?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还好最后因为政策太严的原因,择校的事情也没有了着落,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因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优势而暗自开心的自己,仍然觉得有点后怕。如果后来的我,每件事情都用这种想法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东野圭吾的这本《湖畔》围绕这也是帮助孩子择校这样的事情展开,都说国外的父母对教育看的云淡风轻,但是东野告诉我们,大家都一样,我们的邻国这件事只会做的过犹不及。
书里安排了三条冲突线,一开始的冲突是俊介和美菜子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冲突,在俊介看来,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自由和幸福的,而不应该像我们成人一样,到处充满了压力和竞争。对于这种看法,我可以说是不置可否,不管理论上看着多么完美,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总是会用脚去投票,而这种的投票结果,又影响了其他人的决定,甚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也注定了我们的主人公俊介在合群之前只能孤独前行。
第二冲突便是书籍的重头戏了,那便是关于是否要隐藏英里子被杀这件事情了。书里虽然讲到大家判断凶手是四个孩子之一,但是这未必就是实情,因为东野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我们就暂且以这个为事实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所以人关注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包括彼此的合作,也是建立在维护自己的孩子这种出发点上,即使俊介最后揭穿了他们要隐藏的真相,却仍然无法勇敢的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在这里,其他人的自私将俊介一并拉入泥潭,无法脱身,就如前面所讲,群体用脚投票的结果同样会影响其他本来持不同意见的人。
最后一个冲突便是得到孩子考试的试题,母亲们去献身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在国内我都完全想象不出来,在我的脑海中,顶多给钱就可以了吧,在邻国竟然可以这样,真是对这个民族大开眼界,刷新认知了。
书里的每个人物,都举着为了孩子的大旗,肆无忌惮的做着伤害他人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读完这本书,还记得死者的名字是叫什么呢?因为她不重要,东野没有描述她的感情,也没有描述她的家人,或许是刻意这样处理的吧,看完这本书,并不像《恶意》那种充满愤怒,反而是无法言语的虚脱感,面对这样的自私冷漠手段残忍的群体,我们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