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检后的食品不能吃?吃鱼头和鱼皮等于吃毒药……这些说法究竟靠不靠谱,真相在这里!
流言1
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剧毒?
流言:一篇名为《盐里面都有添加剂,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的帖子称,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去掉“亚铁”就是氰化钾,是剧毒物质。
真相: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是牢牢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跟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不同,亚铁氰化钾的半数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我们常吃的食盐很接近,也都属于低毒物质。
理论上,亚铁氰化钾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氰化钾,但这个温度至少要400摄氏度。平时炒菜、高温烹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温度,比如到200多摄氏度就会开始有大量油烟;到330摄氏度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融化。
流言2
地铁安检后的食品不能吃?
流言:有人称,面包、水果、水等食物过了安检机后,会有辐射残留,不能再吃了。
真相:水果等食物不会因为X射线的照射产生残留,更谈不上累积伤害。对于地铁、机场和一些特定场所设置的安检机的辐射量控制,都是在安全线以下的,大家大可放心。
流言3
酸奶从“增寿”到“无用”
流言: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篇题为《喝酸奶能长寿?全世界被他骗了100年,诺奖得主的惊世谎言造就万亿产业》的文章,声称酸奶别说长寿了,连基本的健康作用都没有;而“酸奶长寿论”的提出者——俄国生物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不过是个想尽办法捞钱的黑心商人。
真相:“酸奶长寿”说的确不靠谱,酸奶在我国从来就没列入保健食品。其存在的意义,是它弥补了东亚人基因中的一个缺陷。不少东亚人或多或少有些乳糖不耐症,而酸奶是通过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并使之发酵得到的饮品。在发酵过程中,酸奶中大约有1/3乳糖都被乳酸菌分解了,期间还会产生一些乳糖酶。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可以安心食用。
“酸奶无益”说也矫枉过正了。酸奶中的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假如益生菌遭到严重破坏,肠道功能会随之紊乱,出现腹泻、食物过敏、抵抗力下降、反复生病等问题。
流言4
吃鱼头和鱼皮等于吃毒药?
流言:近日,有专家称,鱼头和鱼皮是鱼身上蓄积汞最多的部位,如果吃了鱼的这些部位,那就等于吃了毒药!
真相:即便是鱼头,检测出汞含量也在国家限量标准内,鱼头不能吃的说法并无依据。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安全标准中,居民日常摄入量都是制定标准的重要参照。根据美国环保署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剂量大约在1-4克上下,而我国水产品甲基汞的国家标准是0.5毫克/公斤,也就是说要达到这个致死剂量,我们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品。
当然,仅仅考虑急性毒性显然是不够的。从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须结合鱼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摄入量来制定标准。
流言5
感冒吃高蛋白食物加剧发烧?
流言:有传言称,感冒以后不宜吃鸡蛋,因为鸡蛋的主要成分属完全蛋白质。进食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
真相:研究很早就发现,人在进食后,即使处于安静状态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在进食1小时后开始,延续7至8小时,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为6%,脂肪为4%,蛋白质最为显著,在30%左右。如果以这个数据为标准指导饮食,那么感冒患者应该尽量多吃脂肪,但这显然是错的。在饮食上,感冒患者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多不同,都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尽量清淡饮食。
流言6
锂电池剧毒污染大?
流言:一篇广为流传的网文对锂电池提出质疑,称锂电池剧毒、短命、易爆炸,使用条件苛刻;怎么处理全世界都还没办法,造成巨大环保压力。
真相:锂电池相比铅酸、镍镉、镍氢等传统电池,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相对污染较小。但锂电池分解或水解产物为氢氟酸和其它含氟化合物,具有一定腐蚀性和毒性。
现阶段被环保部门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废旧电池,包括废镍镉电池和废铅酸蓄电池。对于一次性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等,因其环境风险相对较小,并未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专家建议,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国家应尽早布局。
流言7
喝苏打水能防癌症?
流言:据说苏打水有许多好处:不仅可以中和酸性体质,还能预防癌症!
真相:苏打水是一种含有碳酸氢钠(也称为小苏打)的弱碱性水,包括天然苏打水和人工合成苏打水两种。
正常人的血液pH值在7.35至7.45之间浮动,并不会因为食物(包括苏打水)等外界因素而改变血液的pH值。而部分病人由于手术、化疗、放疗等造成身体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出现了酸性体质。所以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而是部分疾病可能会引起酸性体质。
苏打水毕竟含有钠,如果经常喝、大量喝,则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因而健康人没必要长期、大量喝苏打水。
流言8
不用担心胆固醇摄入了?
流言:美国农业部在其2015年最新的膳食指南中写道:“长期以来,我们建议居民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今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不再限制居民胆固醇的摄入量,因为目前的证据显示,膳食胆固醇与血脂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真相:这个是真的!人体每天大概需要1000毫克左右的胆固醇,饮食摄入约占20%至30%,其余需要通过肝脏自主合成。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偏高或偏低都不好,可能预示着肝脏有问题或身体存在其他健康风险。
正常饮食下,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少于人体所需,大部分都需要人体另外合成,因此“通过少吃胆固醇而降低身体总胆固醇含量”是不可能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