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围绕“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推出一揽子举措,全文不足千字,含金量十足。
一、稳企业保岗位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通知把“为企业降压”列为首要任务,打出三套“组合拳”。其一,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让企业“随借随还”不再难。其二,大幅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最高提至50%,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其三,对确有困难的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且免收滞纳金,直接缓解现金流压力。一套政策“及时雨”,稳住了企业就稳住了岗位。
二、扩岗位增就业
在稳住“存量”的基础上,通知更注重创造“增量”。一方面,对吸纳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企业,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预计全年可撬动新增青年就业超80万人。另一方面,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在县域内谋划一批城乡融合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广泛吸纳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延续国企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底,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持续释放岗位。“企业+项目+国企”三位一体,形成岗位扩容的“放大器”。
三、提技能促匹配
破解“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技能提升。通知提出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面向失业人员、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分类开设家政托育、智能制造、新兴技术等培训项目,并按规定给予差异化补贴。鼓励技工院校敞开大门,放宽招生年龄限制,与企业合办订单班、冠名班,实现培训即招工、入学即入职。通过培训“蓄水池”把人力资本转化为就业竞争力,既缓解短期就业压力,更为产业升级储备高技能人才。
四、兜底线防风险
对长期失业、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人员,通知明确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创业服务、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一揽子政策。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登记并享受失业保险金、代缴医保、价格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强化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动态监测,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五、抓落实强协同
政策已明,关键在执行。随着资金、服务、培训同步到位,就业大盘将更加稳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