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时,拼尽全力;等待结果时,顺其自然。
—1—
“顺其自然吧!”大概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后悔相信的一句话了。
高中三年,我努力进取的时候,就有人对我说:
小妖,不着急,太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反而得不到,顺其自然吧!
我信了,很轻松地相当顺其自然地过完每一节课,老师讲了就是讲了,我忘了就是忘了,我用了三年证实这句话是否正确。
高考结果让我哭得像一只鬼,刚过三本。
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顺其自然”是骗人的浑话,于是我再也不相信,我顺其自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不甘心我的一生败在这一句话上面,于是擦擦眼泪,抱着书本又回到了学校。
我努力地背书,尽量减少时间带走我的记忆;我不断地总结回顾,尽量不让知识断层;我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时刻,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顺其自然多容易啊,比起与遗忘作斗争,为了一个目标做旷日持久的努力应该好过多了吧。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奋发图强永远都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2—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劝你,及时行乐,也总有人劝你,努力进取。
哪种都有其道理,关键是看你目前最在意什么。
我的日记本上记录了这样一位同学。
她用了一个学期瘦掉了二十多斤,突然间变成女神,我们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少吃多运动就可以了。
跟她接触多了,慢慢地就了解到并不是少吃多运动如此简单。
她觉得自己脸胖,所以一天两次按摩,拍打;觉得自己的手不够白,除了多吃美白的食物外,还拒绝一切阳光的直射;觉得腿不够直,于是每天晚上做塑型的操……
活生生的女神修炼日记!
她说,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顺其自然,想要什么就努力争取,美好的东西都是给那些意愿强烈的人!
我怕是要被人骂鸡汤了,但是鸡汤也没有什么不好啊,因为主动了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啊!
为什么要在自己毫不努力的时候,说一些所谓的中庸的哲学呢!
—3—
今天我们上英语课,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了一把当评分老师的瘾。
被压迫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尝尝压迫别人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我心里面那个喜滋滋,这个不行,15分满分给个看得过去的吧,4分好了。
评分的新鲜感过去后,我惊人地发现,这些试卷的水平和我的差不多,常用的单词存在拼写错误,常用的高级短语没几个会写,有点儿深度的词几乎不会用。
我几乎有些沮丧地望着那几份试卷,为什么?
为什么学了十多年的英语,那个学得差的还是我?为什么我不可以是那个学的好的人?
老师好像是看出了我的疑问,她语重心长,几句话似乎一带而过,但又有云开雾散之效。
她说,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能自然记住什么就是什么,大脑里面的存量取决于知识出现的次数,这个就是最初的学习阶段。
高级阶段,就是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有个目标,琢磨着去学,分门别类地记忆,加工似地记住一些东西,这个就是高级阶段。
是啊,这是第一次有人说出我的心声,它足以解答我高中三年的疑惑。
不管是在英语方面,还是在其他任何的领域上,要想获得长远的进步,得到质的提升,就必须知道,不能顺其自然地学,不能总是学了就忘,忘了就罢,那样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4—
都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要好好说话,多少人想要修炼好好说话的技能,但却很难达到自己渴望的程度,这些,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突然有一次的偶然,我好像知道了些什么。
在我们学校的选修课上,老师用英语问了好几个问题。
“你喜欢户内运动吗?你童年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觉得花朵在生活中重要吗?”
每一个问题,需要回答至少一分半钟,但用中文都很难回答这么长时间,却需要我们用英语回答。
这个时候,我觉得不涉及所谓的考试,而是有关于说话的艺术了,你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难道只是会简单的“Yes”,或者“No”吗。
老师给了我们一些指导,都是他多年总结得来的,要想把一个问题回答好,最起码需要四种思维模式。
“观点类的举例子、(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时机)的视情况而定、(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对比、分类讨论。”
或许我们平常都用到过,但不成体系,就不具备力量,不足以成为你的智慧。
我回去之后,反复地研究这四种思维模式,的确屡试不爽。
于是我像老师一样,进行总结,分门别类地记在了日记本上。
—5—
我记得刘媛媛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一辈子都稀里糊涂、混混沌沌、始终不成长,在一个地方吃亏了到死不能发现和改正。”
而那些过得稀里糊涂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是顺其自然地生活的人,很少有总结,很少有积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评价对错,我只是希望我们活得快乐的时候,能活得更加明白,活得更加聪明而已。
或许当一个人的积累和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便能达到我们看似的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