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音乐诗人”的歌手很多,但是真正能在音乐和诗歌领域都取得成就的不多。
西方有Bob Dylan,中国有周云蓬。
这个歌者,他看不见世界,却唱出了人生的光芒,脚步蹒跚而心魂广阔。
在周云蓬幼时的记忆中,医院占据了很大的部分。
儿时妈妈带着他坐着绿皮火车去全国各地看眼睛,整个童年都充斥着火车、消毒水和酒精棉的味道。
生命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幸运的,然而对于他,上天却是残酷的,9岁那年,他与这个世界的光明彻底隔绝。
失明的过程 “ 就像白天到晚上,是缓慢的,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一生 ”。周云蓬的最后视觉记忆,是动物园里,大象在用鼻子吹着口琴。十五岁之前,周云蓬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在课余时间学琴,在学校合唱团里唱歌,他和音乐的真正亲密始于十五岁,因为弹吉他的男孩子更受女孩欢迎,周云蓬开始学习吉他。
或许失明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没有色彩,没有光芒,没有瑰丽的想象,但是周云蓬有他看世界的方式。他说,失明不是黑的感觉,黑是一种比喻,其实手背上有眼睛。
他对自己的命运有另一种想象,虽然这种想象看起来那么不切实际。
十六岁的他前往北京和天津找出路,批发了一百张《法制晚报》带在身上,准备卖掉当路费。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
我们起床,吃饭,工作,学习,昨天和今天没有分别,今天和明天没有分别,一周七天,一年365天,大多数人每天重复不变的生活。虽然有人会称这为“规律作息所带来的舒适性”,但在我看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根本不配称其为活着。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色拉油厂工作,不用上班,每月150元工资。父亲说娶个媳妇帮他养,年轻气盛的他不愿意听这种话,一咬牙独自来到了北京。
“这种生活就是将自己彻底地放逐在体制外。离开稳妥的大船,驾驶一个小舢板去努力做一个鲁滨逊,找到自己的荒岛,做自己的主人。”
只身来到北京之后,周云蓬住进了圆明园画家村,80元一间的屋子他住了一年,每天吃盐煮面条,靠卖唱为生。也是在此时,他的方向由厚重变得轻盈。
很多照片里,周云蓬戴着墨镜、背着吉他出现在铁路旁。“铁路意味着一种边界和远方,音乐是我自己修的通向世界的路。”外出的经历让他发现,“什么路都能走得到。”
一年后,靠存下的余钱,周云蓬开始了他的“流浪”。从青岛到昆明,从路边到酒吧,一路上他边走边唱。
在长时间的游历经历中,他开始大量的写诗写歌。从《沉默如谜的呼吸》到《中国孩子》,音乐使他成名,他的歌词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贴近社会。
除了写歌之外,周云蓬还写诗,写诗与写歌有相通之处,都需要静默想象,也许正因为看不见,周云蓬反而可以做出很多荒诞大胆却又无比和谐的隐喻,这让他的读者和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但又真实的世界中。
周云蓬拨弄吉他,唾手便得。一韵三叹、余音绕梁、荡气回肠,这些形容音乐的成语,可以拱手献给周云蓬的歌和诗。对于他,歌的风格,便是诗的风格,既民间又充满古典气质。
《盲人影院》是周云蓬的精神自传,讲述了他九岁到三十五岁的经历。一个九岁的孩子失明后,只能在影院里“听”电影,“银幕上长满了潮湿的耳朵”“四面八方的座椅翻涌”。人坐在座椅上,心却“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那是周云蓬特殊的想象力,是他得以成为歌手和诗人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感受。他的诗谱成歌,便朗朗上口,让人感动,因为他的诗充满了真诚和真挚的情感。而他的音乐悟性,又使他对诗的语感,具有专业的驾驭能力。
在这首诗中,周云蓬“听”电影,回顾自己的一生:爱、恨、诗、酒、关心国家和种族。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发言,既超越了一个盲人,也超过了众多民谣艺人,甚至超过了许多小情小调的抒情诗人。关注现实,当然还有现实中的自身。《民谣是什么》这首诗,犹如周云蓬的生活写照,也是大多数(可以说是整整一代)中国民谣诗人的生活经历,他们曾经辗转于圆明园画家村、树村、西北旺、草场地、通县等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到酒吧唱歌是大多数歌手的选择,他们以卖唱、走穴为生存手段。大多数时候,他们面临生活的潦倒、内心的失落,创作也难以获得认同。所以,很多歌手用酗酒麻醉自已。周云蓬在诗中展示了这令人绝望的一面,但又从另一方面,向人们传达了行吟诗人般的民谣歌手们,浪漫逍遥的生活方式。
《不会说话的爱情》原本是周云蓬的一首诗,诗歌写成之后,周云蓬又为这首诗谱曲,它又成了一首歌。作为诗歌,2011年11月3日,《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作为歌曲,它收录在2010年9月11日发布的周云蓬《牛羊下山》专辑之中。
爱情不会说话,却会画画,周云蓬三笔两画就勾勒出一幅祥和静美的图画。“绣花绣的累了吗?牛羊都下山了”,听着这歌,佛若你也走进了山花烂漫的草地,青山作陪,溪涧之旁,有座木房,坐着一个绣花的姑娘,伸了伸懒腰,站起身来,把夕阳眯进自己的眼睛,眯进下山的牛羊的步子里。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最美的诗歌哪怕轻轻哼出来,就是一首绝美的民谣。最好的民谣,哪怕没有曲子,也动人不已。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一个自小失明的人,没有被踢出社会流水线,成为无用之人。同时,又能坦然面对黑暗中的生活。
这不得不需要巨大的勇气。
周云蓬曾如此说:
“我到处走,写诗唱歌,并非想证明什么,只是我喜欢这种生活,喜欢像水一样奔流激荡。我也不是那种爱向命运挑战的人,并不想挖空心思征服它。我和命运是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形影相吊又若即若离,命运的事情我管不了,它干它的,我干我的,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罢了。”
时空在变,黑暗没变,人事在变,周云蓬没变,他就是这么摸着黑过来的。
黑暗,对于周云蓬不过就是一种体验,它丝毫不能阻挡他远行的脚步,他会一直随心所欲地走下去,唱着诗篇。
他是个孤独又伟大的诗人。
因为周云蓬能看到的东西,很多能看见的人,未必看得到。
他的人生故事激励人心,他的音乐诗一样的美妙,他唱出了人生的光芒,脚步蹒跚但却心魂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