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记住,儿童对事情的看法并非如我们成人那样简单,他们倾向于明确地把世界分成两个极端。理解儿童时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儿童具有把事物分成对立两端的强烈倾向。儿童要么变好,要么变坏。当他长久得不到肯定、鼓励,它就会以最坏的表现来获取关注,因为在他心里觉得只有这样做你们才会关注我。
我们班里一个孩子脑袋瓜机灵,在班里人缘很不错,就是对学习不上心,上课坐不住,听课就想睡觉,然后总是爱找同学讲话,午休做不到安静地阅读,影响其他同学,貌似每次犯错都有他参与的份。我一直以来多次与他谈话,屡教不改,内心也彷徨,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引导。
我想我今天知道了,这位男孩做出的这一系列表现只是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获得存在感,吸引大家的注意,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获得更多的肯定,其实我应该多关注他好的地方,在他做正确的事情上多表扬他,这样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感,从而更有信心,勇气往正确的方向成长。生活中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一样,面对孩子的无精打采、缺乏兴趣、消极等情况,采取的教育方法不能立竿见影,就预示这孩子将一事无成,已经无法挽救了。
我有时候也这样,甚至觉得懂的道理,但是依然做不到。反复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容易情绪化,或者受环境的影响,甚至一段时间觉得教育类的书籍都是理想化的,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不同种类的儿童。
但是不管每个孩子那么的不同,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追求卓越的渴望,我们应该给与所有的儿童更多的勇气和自信,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有时候我觉得在教会孩子做这道题之前应该多教给他们一些生活的道理,尤其与他一起探讨人类的演变,人类的特征、人类为什么要学习、人应该怎么发展等等,这个话题更有意义。然后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错误刚好是学习的机会,我们逃避、害怕、推卸责任都不是正确的做法,而只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样你才会更好地成长。我想这也是樊老师讲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无可避免。
当我们有信心、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确定人生,我们教育当中没有统一的规则适合所有的孩子,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永远不要粗鲁地对待儿童,而应该不断地鼓励他们,不断地跟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使他们不在现实和自己的幻想之间制造鸿沟。
教育儿童如此,那么教育成人亦如此,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