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我开始自律的第一天,早早把作息表写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我也相信那句话:“有了自律,才有自由。”
上午8点半到10点半,是看电影时间,而10点半到12点,是我更新简书的时间。今天,我选择那部想看了很久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这部纪录片,算是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也算是激励自己。
《人生七年》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正如经典评论所说:“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寒门再难出贵子。”
我不是富人的孩子,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寒门的确再难出贵子,但我也相信命运会有漏网之鱼。
而我看完之后的最大感受,不是关于穷富思维和什么奋起反抗命运的励志鸡汤。我想要写的,是理想。没错,这也是一个被说烂了的词,但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它,纵观人生七年,你的理想是否发生了改变?
这个问题,不是很有意思么?不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么?
02
纪录片中,当问及这些孩子们的理想,问他们长大后想要做什么。答案格式各样——“我想要当科学家。”“我要去牛津大学。”“我想要当一名传教士。”“当我长大后,我要找到月亮的秘密,当一名宇航员。”
当然也有些回答很有趣,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有一个小女孩说:“我想要生两个孩子。”
对啊。这也是她的理想呀,不是么?任何一种理想都不应该被否定,也不应该遭到歧视,相反,孩子的理想是要被鼓励的。
孩童都是天真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他们相信火星会开花,自己能插上翅膀飞到外太空。
有这种想象力和积极的心态是好的,但现实呢?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当他们长大后,曾经的雄心壮志被消磨得所剩无几,理想也成了说不出口的秘密。
想当科学家的可能去了工地搬砖,想当宇航员的可能会成为流浪汉,想生两个孩子的可能她会亲口推翻自己:“我才不想生孩子呢,孩子太讨厌了。”
这就是现实。而人的一生,理想也会随之发生很多的变化。而你我,在受尽现实的无情打压之后,又有几个人能保持初心呢?
03
从小,我都很不喜欢理想和梦想这两个词。一是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强制要求写出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写不出来留下的阴影。二是太多选秀节目选手一出场评委就会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
其实一个普通人,不,应该说是一个正常人,他的理想都应该会围绕着钱,名,权这三方面进行,当然有抱负和奉献心的会有一些比较高尚的理想。
小时候,老师总会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周围的同学都说的是想当教师,医生,科学家之类的,在他们眼里,理想等于理想职业。
似乎也没错,理想不就是以后要干什么吗。
但说真的在高中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所以每当老师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紧张。实在没办法,说了一句:“我想当老师。”“为什么?”我不会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能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老师有寒暑假呀,这样我就可以玩了!”——一阵哄堂大笑……
小时候我没想过以后要干嘛,最大的梦想就是饿了能吃饭,困了能睡觉,还能有大把时间供我玩乐。不过这真的只是梦啊……
04
上了高中之后,真正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爱上了阅读。每次看到语文老师在我们上晚自习写作业写得拼死拼活,她悠闲地带上一壶茶,捧上一本书慢慢翻看的时候,我就羡慕的要死。
于是立志要当一名语文老师。但天意弄人啊,文理分科的时候,又要提起我不堪回首的愚蠢岁月了……随大流选了理科,结果直接导致大学选专业不能选择汉语言师范。
但每一种选择有它的道理,人生也不是拿来后悔的。在高二上期,我看了柴静的《看见》,于是疯狂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加上自己本身又追星,就一腔热血地选择了传媒,想当记者,剪辑师,摄像或者编辑。
到了大学之后,以为会遇见一群和我有相同梦想和热血的同行人,会和我一样喜欢文字,喜欢摄影喜欢记者这个职业,结果并不,我遇见了一堆喜欢打游戏的室友。原以为上课学的都会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结果只是一节又一节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现实真的反手给了我一个巴掌。
现在,我的理想。我依然对传媒有着满怀的憧憬与激情,我依然对记者有着向往与执着。只是现在的我,不再是空有一腔热血,我很明白我现在在做什么,我也很清楚,我将来想做什么。
回归最心底最真实的那个自己,我知道,我有文学梦,有旅行梦,甚至有最平凡的“生活梦”——做饭洗衣闲暇时可翻两页书泡一壶茶在夕阳下听着音乐看着怀里的孩子安然入梦……
其实我的理想很简单,其实我们的理想都很简单。
不管是孩童时期,还是长大成人,理想变了又变,唯一不变的便是我们对于生活最初的那份向往,对平凡之美的追求。
无论现实多么残忍,都不要放弃,相信我,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要到了。
愿你我,都能维持最初的那份童真,到了耄耋之年,也能记起,曾经我说过“当我长大了,我要找到月亮的秘密。”
也请你相信,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且执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