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美国》是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书中详细记述了沃尔玛从杂货铺成长为全球零售业巨头的点点滴滴,读后带给人很深的启发。
山姆·沃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大萧条时期的苦难经历让他认识到赚钱的不易,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沃尔顿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争强好胜。他热爱运动,加入了当地的童子军,成为了运动健将;他勤奋独立,自己赚取学费,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他精力充沛,积极参加大学的社团活动,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从军队退役后,他用自己积攒的5000美元和从岳父手中借来的20000美元,在阿肯色州的纽波特镇盘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富兰克林加盟店。之后,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商店管理经验,勇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他在商店里尝试了许多促销手段(如在人行道摆放爆米花机,贷款购买冰淇淋机等),都大获成功。在经营过程中,沃尔顿尽力降低成本,低价促销,店铺的发展势头惊人。在经营富兰克林加盟店的同时,沃尔顿开始谋划自有品牌。1962年7月2日,第一家沃尔玛商店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镇正式开业。
1 20世纪60年代,折扣销售逐渐成为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折扣销售对所有商品打折,对顾客让利,同时也让商家薄利多销。沃尔顿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时代潮流,和员工一起减少各项开支,尽力降低成本。沃尔玛的原名叫“沃尔顿玛特”(waltonMart),为了节约霓虹灯、广告牌和电气照明的成本,只保留了“WALMART”七个字母。拼命节省开支,使沃尔玛的商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了20%。这使沃尔玛获得了价格优势,快速发展起来。
2 由于大企业对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选择在人口稠密的大城镇开店,反而让羽翼未丰的沃尔玛躲开了激烈的竞争。沃尔玛采用了小镇扩张策略,直到在整个地区开满分店。由于配送方便、传播容易、便于管理,避免了店铺分散导致的不动产、城区规划和地方政治等各种漩涡。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沃尔顿聘请专业管理人员提高沃尔玛的管理水平,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配送体系和信息化等问题。后来,沃尔顿让公司成功上市,解决了大规模开店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减轻了负债经营的心理压力。
3 在经营过程中,沃尔顿逐渐认识到,资方如何对待员工直接影响员工如何对待顾客,而顾客的复购率是零售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他尝试与员工建立真正意义的合伙关系。1971年,沃尔玛开始了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利润分享计划,将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划入员工的账户。公司还成立了相关机构进行管理、投资,使其不断增值。
4 沃尔顿建立了“沃尔玛文化”。
快乐工作。沃尔顿提倡所谓“吹着口哨干活”的哲学,使大家心情愉悦、充满激情、卓有成效。
倡导平等。沃尔顿认为所有人都是家庭里的一分子,可以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服务顾客。沃尔顿奉行让顾客成为所有工作和努力的中心,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超乎期待的服务。
确保变化。沃尔顿要求公司打破固定思维,持续求变。
学习启发:
在零售业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里,山姆·沃尔顿从无到有创立了沃尔玛,并将它发展成为零售业帝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了不起的商业奇迹。从根本上讲,一切源于沃尔顿年轻时的经历、性格特点、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源于他的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源于他打造的企业文化,源于他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