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一直思考如何能在简书做个合格的内容创业者,今早看到一篇资讯,关于“数字媒体”如何布局付费订阅策略。分享给简友,同样也分享给@简叔
对于数字媒体来说,建立用户付费计划,既能增加营业收入,又能增强用户对于媒体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很多世界顶级媒体在付费订阅领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全媒派”分享了一篇文章,探索这些顶级媒体的4个付费订阅策略,看他们如何各显神通。
第一招,抓住读者的心。《纽约时报》了解到用户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于是策划编写了一系列改善生活各个方面的指南,每月推出一个全新的专题,涵盖2018一整年,例如“如何变得有创意”指南以及“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指南。《纽约时报》希望通过这份系列指南,能在一整年或多年里带给订阅用户一连串惊喜,让他们了解到:这是《纽约时报》在这一年中要开展的工作,你应该坚持订阅。这系列指南也是《纽约时报》第一个仅对订阅用户开放的原创内容。
和《纽约时报》不同,《卫报》采取的是会员制。《卫报》设立了三个付费会员级别:“支持者”每月支付5英镑;“好伙伴”每月支付15英镑;“老主顾”每月支付60英镑,不同级别会员可以享受不同的特殊福利。短短一年间,仅会员制中“支持者”的数量就从1.5万人猛增至20万人,给《卫报》带来每月100万英镑的收入。
《卫报》所提供的会员服务,有着极强的知识属性,如赠书、高阶沙龙、“大师课堂”项目等。其中,“大师课堂”项目云集了多次获得大奖的业内人士开展课程和工作坊,可供学习的领域百花齐放。
以知识为导向的会员制,十分符合《卫报》读者的属性,不仅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会员服务,还提升了用户群的忠诚度。负责会员制的《卫报》高管认为,他们提供的会员制是一种“鼓励机制”:为付费的读者提供额外的高端优质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反转的付费墙”。
第二招,粉丝养成计划。以“圣地亚哥之声”为代表的新闻机构,探索出了一条从“普通用户”到“普通粉丝”再到“超级粉丝”的发展路径,核心在于与用户建立互动关系,强调受众参与。
从早期的调动用户参与新闻评论、接受电子邮件回访,到举办线下沙龙、圆桌论坛,最后成功地引导这些用户进行内容订阅或会员注册,“圣地亚哥之声”积极将该网站的固定读者发展成为定期捐助资金的会员。他们会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吸引用户,深化公众参与。网站助理古斯塔夫森表示,正是因为“圣地亚哥之声”是一个在线的新闻组织,就更应该组织一些线下的人际交流活动。
第三招,用技术预测读者偏好,然后各个击破。《华尔街日报》是最早采取“订阅模式”的媒体之一。近几年来,《华尔街日报》一直在尝试向非订阅用户开放部分内容,不断优化订阅预测模型,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访客群体的偏好和订阅可能性。
当非订阅读者访问《华尔街日报》 网站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华尔街日报》正在基于60多项指标对他们的订阅倾向进行综合评分,比如
读者是否是首次访问该网站;读者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他们在什么设备上阅读;他们点击过的文章;他们的地理位置,以及从该位置推断出的其他人口统计信息。
《华尔街日报》的会员总经理卡尔·威尔斯(Karl Wells)透露,根据综合评分,这些非订阅用户可以大致分为为热、温、冷三组。那些得分高于一定数值的人,也就是订阅的可能性较高的群体,将会直接遇到“付费墙“。而那些分数较低的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免费阅读文章,之后“付费墙”才阻止他们的进一步阅读。
此外,一个愿意填写邮箱地址的人往往更愿意付费订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华尔街日报》提交自己的邮箱地址,定向营销也变得越来越可行。《华尔街日报》可以更频繁地向分数较高的订阅者发送电子邮件,或者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特定主题的新闻简报。
第四招,拥抱流媒体,主攻死忠粉。近年来,传统电视收视率下降,互联网视频播放量不断上升,电视网和电影公司不得不调整其商业模式,因此,从2014年开始,美国CBS电视台开始转向互联网内容服务,推出了“CBS全通行(CBS All Access)”订阅服务。
CBS旗下互动公司总裁兰佐尼(Lanzone)认为,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拥有自己的超级粉丝,他们愿意付费来获取更多的内容,更多的访问权限,以及更深入了解他们喜欢的节目。 正是出于这种设想, CBS才推出“CBS全通行”订阅服务。
接下来,通过原创内容服务,CBS大幅提升了粉丝的忠诚度。在过去的一年里,CBS推出了三部备受瞩目的系列剧,包括艾美奖获得者《傲骨贤妻》的衍生剧《傲骨之战》;新的《星际迷航》系列剧《星际迷航:发现号》;以及威尔·法瑞尔主演的喜剧《无所作为》。根据多方消息,2017年,互联网内容服务视频广告为CBS带来了数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以上就是世界顶级媒体的4个付费订阅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儒商的一些看法:
如果你是简书作者,我觉得你需要想清楚你解决了你的读者的什么痛点,你写的文章给用户创造了哪些价值?
个人看法,如果不认同可以忽略——我在简书混了一年多,在我看来,简书的内容偏文艺、文学、情怀为主。在这个点上,这些内容可能仅仅解决了用户【心理诉求】的痛点。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内容并没有很大程度解决用户痛点,并没有给用户创造很大的价值。我还是觉得价值权重应该往认知提升转变,毕竟自我提升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如果用户看完内容后,没有提升,仅心理诉求得到宽慰,这样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天花板也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为什么生产以学术内容为主,我的使命感便是想让你看完内容,会颠覆你的旧认知。
-认知升级
@简叔/简书团队 | 同时为发表一下身为一个简书作者的心声
当然了,如果你想在一个内容平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实现财务价值,平台方也需要转型。
如上诉所说,基于简书的定位,我感觉简书的用户场景偏社交属性居多。那么基于这种场景,用户的行为轨迹以及习惯有待考究了。基于社交性为主的产品,想要让用户付费,我感觉是非常难的。它不像电商平台,也不是一个内容服务商(目的性很明确,我就是来买东西的);在用户的认知当中,我是来社交的,我是来消耗时间的。突然你跟我说需要掏钱?简友们你愿意付费吗?反正我觉得悬。(我将另外写一篇给简书建议的一篇文)
对此我建议——产品定位(不妨提高用户价值点)、用户培养(找个切入口培养用户付费习惯)、多维度分析(通过数据多维度地分析哪些作者/用户更愿意付费)
(@简书团队,如有侵犯,请联系,立马删。以免影响简书品牌)
——个人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