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进入这个课堂学习的初衷,是想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做笔记的效率。作为一个要备考注册会计师的人,笔记这件事真的困扰了我好久。每次听网课,都恨不得把老师的板书一五一十的抄下来,但是后面翻阅起来发现,效果并不好。也有在网上看过很多大神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默默膜拜,但是毕竟是别人整理的东西,不能照搬来用,所以一直很苦恼。所幸今年有机会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学习,2天的课程,收获满满。
我们对思维导图有了基础的了解。知道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组成:中心图、主干、分支、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实际上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我们要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这样我们对关键词的提取才能足够有效;同时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我们所提取的关键词,能够给我们足够的信息提示。于我们平时笔记而言,也是如此,相比于整句整句的摘录,我们更应该采取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整个知识架构。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的方式,一方面,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后续翻阅笔记时能有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我们学习了两种思考方式:水平思考法和垂直思考法。水平思考法强调围绕一个中心发散思考,强调想法的并列关系;垂直思考法强调递进关系,下一个想法只与之前一个想法有关联。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在一个圈子待久了,思维就被固化在圈里了,无法跳脱。这也导致我们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会遇到瓶颈。跳出这种思维困境的方式有很多,课上有同学就分享了一个方式:让圈外的人帮忙提提意见。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别人的建议来打开自己的思路,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思考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得以延伸。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平时多加强对自己思维的锻炼,要善于涉猎自己圈子外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进而提升自己思维的发散性。
分类重组的练习,一方面告诉我们,在自己没办法聚焦的时候,不妨把所有想法都列示出来,进而进行分类组合,然后看看哪个组合和自己的初心示最接近的,这其实也是帮助我们做决策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练习也再一次验证了关键词的强大。九宫格的8个词,随便拿四个出来都能组成一句不凡的句子,但是要是把词换成句子,要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可能就不见得有这么简单了,词语给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天的学习基本全是干货。用5W2H法通过思维导图给老师策划生日,思维导图一步步画下来,发现越到细的分支,内容也越细,一步步细化,一步步落地。思维导图某种程度上可以检验策划案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学习5W2H时,印象较深的是对 “目标”和“目的”的区分。老师对此做了好几遍解答,但是仍然觉得容易混淆,后面老师跟小组成员举的一个例子反倒一下加深了理解——完成业绩是目标,拿到奖金是目的。
SWOT、SMART、STQC三大法,其实大学时期管理学课上有了解过,大学作业也有运用过。然而感觉工作之后,虽然很多场合其实可以借助这种专业方法,但是真正运用的不多,运用的好的就更少了。课上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其加以运用,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三大法的理解。特别是SWOT组合策略,借助思维导图展现后,更加清晰明了。方法都是熟能生巧,以后还是要多多加以运用,才能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奥妙。譬如,以后如遇到问题,可以用swot分析一下内部优劣势及外部机会与威胁;需要制定目标时,可以借助SMART原则,使目标更清晰可行;项目型的工作可考虑STQC原则,让目标进一步量化。当然,当我们需要做笔记、做总结、做方案时,多试试用思维导图,可能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