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就像某巧克力广告说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做的下一款产品包含哪些因素。比如我最近做的一款产品,就包含了算法因素。
以前有篇文章也写过算法,这个是门《面试题随谈:新闻推荐》。
很多小公司像我们一样,人员很精简,不可能因为涉及到算法就请一个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这个时候就得自己上阵了,兼职算法工程师的职能。
今天说说土方法做产品算法
思维导图-条件归类
流程图-理清逻辑
百度公式-修正参数
找例子-运算测试
思维导图-条件归类
先简单描述下这次的算法应用场景,信贷金融类的APP。
我们想根据每个不同的客户的24项资料,算出这个客户的信用卡融资、提额融资、网贷融资和线下信贷融资的总体额度。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相同的24项条件,算出4套融资方案,然后累加。
必须说明的是,相同的条件在4种融资方案中的影响权重很不一样,而且4种融资方案相互影响,因为大多使用一套央行的征信(征信显示负债比,这个影响批复率)。
综合的想了下,这个工作量不算小,而且做算法的人必须思路清晰,否则很容易混淆。
我使用了思维导图工具:XMIND,这款工具非常好用。
1)我在思维导图上,列出24项影响条件
2)在每项影响条件后面,写4套方案可能导出的结果
3)相互影响的条件,规律比较
全部写出来后,思维清晰很多,至少能保证我们总体条件不会混淆,后续谈论也有依据。
流程图-理清逻辑
思维导图只能算是第一步,接下来使用了流程图帮助我们理清逻辑。
流程图工具:VISIO。
既然有24项影响条件,那么肯定是条件不同的情况发生。一名客户进来后,根据客户的填写的条件顺序,我们一步步走流程图。遇到不同条件就是一条之路,加上每项条件不是简单的2种,也就是说单单一种算法的可能结果就大于:24*24。
对于影响因素很多的时候,我们做流程图从底部倒着做会更加方便,因为每往上加一个条件,算法结果都是乘以二。其次是算法结果命名采用驼峰命名法,有助于我们知道算法结果的由来。
但是这种做法,还是有部分问题,如果显示全部结果,电脑压根不够显示。这里特别鸣谢部分同行群的支持,他们给我出了很多注意,包括精简算法、UC矩阵算法等。
最后,我们还是根据流程图来做客户。
根据不同的条件,做成不同的算法
1.总共做4套算法
2.每项条件,就是一个子算法
3.算法进行命名排序
4.每一子算法在加影响因子(权重),来规避算法冲突
5.最后结果加一套过滤机制
百度公式-修正参数
你没有看错,我的确是在百度公式。因为最后我们要集合4套算法给出一个最终结果,必然会有公式。在网上把情况描述下,找可能适用的公式。
一件很奇怪的事发生鸟,很多你考虑过是事,其实很多人也考虑过。感谢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公式。
找到可能适用的公式后,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参数。
找例子-运算测试
算法做好后,我们还要做测试,这个都是产品届的常规套路了。
找到几个典型的特征用户,我们做测算模型,根据测算结果反馈微调前面的公式等因素。不得不说句,这部非常重要。做测试你会发现,很多之前遗漏的东西。
碎碎念
做产品经理的,不能太过于拘泥你只能做什么东西。做这个之前,就考虑过可能遇到的困难了,我向同行群求助时,很多人冷嘲热讽,觉得你这个没必要之类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你认为真的对的事情,自己去坚持,别人理解不理解压根就不重要。
我们是做事的,不是去求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