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媒体的三联生活周刊,在这时候入场内容付费,时间上不算早。
但是仍然形成了刷屏之势,有下面这么几点:
1.三联生活周刊20余年的底蕴积淀
自媒体蓬勃发展到现在,已洗尽铅华,红利期入场者到现在若没真功夫早就被用户真正意义上的抛弃了,而现在新媒体中运营较好的比如:罗辑思维、咪蒙、吴晓波频道等都是从传统媒体转入。所以,传统媒体调整下方向,进入新媒体仍然很吃香,红利过后,内容的优劣成为甄别的唯一标准。
2.三联生活周刊的金字招牌
就好比之前网易课程刷屏一样,网易也好、三联也好,招牌一亮最起码能让人停留下来,有的课别人连看都不会看,何谈转化、刷屏?
3.本身内容的价值
别说原价多少,现价多少这样虚的套路。就单讲过往10年杂志电子版+2018年全年52期也是比较值得的。再附加上窦文涛、梁文道、马未都等音频小课(实际上这个部分绝对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4.分销机制
再提分销机制,这个已经不新鲜了,在具备好内容(好产品)+好招牌的前提下,再加上一个分销裂变锦上添花,完美。
不知道别人的朋友圈怎么样,反正我的朋友圈中,出现了不少“薅羊毛”的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着分销(文案、图列、时间一应俱全)。
如果这部分人的分销是三联组织的,那么只能说干得漂亮。如果不是,那么只能说,你看不上的钱,别人看得上,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举例,公众号:小道消息 主理人冯大辉在公号推送了这个海报,在分销排行榜上显示邀请了1W+的用户。你看,就一个小小的举动,3万+的收入到手(当然,对人家来说可能不算什么)。
5.时间点恰到好处
一个春节假期过后,即将投入到工作中的人,正是要在悠闲往紧张中过度,一份有价值的消费就摆到你面前了,买!哪怕是图个心里痛快呢。
其实内容付费用户的完成度必然是逐渐走低的......买了三联的年卡最终能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比例可能不会超过30%,绝大多数人是为了缓解焦虑。
所以在春节之后的时间点上推出课程,正好触到了用户的痛点。
再说说对三联这次内容付费运营的看法:
1.入场内容付费很及时
看起来入场内容付费的时间有点晚,但是比起那些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传统媒体,三联入场的一点都不晚。
2.好内容(好产品)才是关键
实际上16年、17年热热闹闹的内容付费市场已经把用户教育的差不多了,没有人会脑子一人就付费买课了,有多少人花了大把的金钱,买了大把的课程,本想着解决焦虑,但碎片化的学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三联这次能够形成很好的转化,可见用户对于三联的内容还是很认可的。
也告诉那些——想要靠标题、文案等手段来包装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内容,来快速攫取利益的造课者们,该洗洗睡了。
3.准备不足
可能三联自己都没想到会刷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涌入的用户把服务器搞崩了。
为什么是“大量”?因为比起其他公司应对的用户量,这就是洒洒水。但是这个不是问题,总有应对不足的时候,既是对公司也是对技术团队的历练。
4.后续工作至关重要
把用户吸引过来后的运营工作是重中之重,如果让这批用户“失望”的话,那么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市场不会给三联第二次这样的好机会了。
不管是产品上的用户体验还是内容质量、音频质量的把控,社群的维护,线上线下的动作等都是需要三联高度重视的。互联网时代,失去的用户再想挽回,很难。
因此接下来三联的运营工作值得我们关注。
5.未来
之前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听到XX报停刊的消息,新媒体以燎原之势让很多传统媒体都没缓过神来,就消失了。
这其中有多少都令人感到惋惜,比如全国首家报道“三聚氰胺”奶粉的东方早报。一时间传统媒体就像那航行的巨轮失去了航向,仿佛触礁只是早晚的事情。
而今天我很高兴看到,三联生活周刊以这种方式,让内容(产品)产生新的生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转到新媒体的思路。
也许之后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入场“新”的内容付费战场,到那时才是内容付费的内容为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