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潘潘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逻辑层次,我想到一个今天听到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乔布斯的。对于乔布斯来说,他认为苹果是一家产品至上的公司,他的愿景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伟大的产品,他的公司是提供伟大产品的人,价值观是好的产品,优秀的产品就代表一切。于是他在行为层面上面,他的产品高于销售,高于管理,高于技术,甚至高于资本市场,正是乔爷他有这种从整个逻辑框架上高度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苹果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乔爷也成为了从低谷逆袭的神话!
突然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是不是可以把西方的逻辑层次和中国难以把握的心学“知行合一” 联系在一起呢?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在我们现在的用法中经常会被分开使用,比如:知而后行,先知后行,先行后知,知易行难等。但实际上王阳明大师所说的知行合一指的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只要知就会行,而没有行的则不是“真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第二层: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普及了这么个知识点之后,我们还是尊重主流的意思----知,知道;行:行动----来解读吧。
逻辑层次的“知” “行”
逻辑层次的上三层就是“知”,这个知就是愿景,就是我要成为什么,就是我的价值观。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逻辑层次的下三层就是“行”,这个行从检视能力开始,到做出行动,然后列出时间、地点要做的事情的细节。
这正好吻合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了上三层的支持,行动起来自然会更加有激情,更加有耐心,更加能坚持。
在王阳明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中提到了“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潜意识中的愿景支持人在行动,“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多么质朴的话啊!----这不是我的评论,但这也正映照了人的愿景的重要性)。
在知行合一的第二次含义中,“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更是道出了上三层和下三层的关系:明确了自己上三层愿景、身份、价值观,自然就会有行动;上三层显然决定了下三层行动的开始、坚持、最后的效果。
在我们无法行动,无法理解知行合一的时候,可以从逻辑层次的上三层挖一挖,然后行动就发生了。然后我就知行合一了。
“知”是要知什么?知愿景、知身份、知价值观(这三者直接引发内心驱动力),“行”要如何行?有能力,行动第一步,何时何地开始(计划步骤就来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