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是个有趣的人,40岁才出版第一部作品《森林里的秘密》,在这个崇尚英雄出少年的年代,他应该会被算作大器晚成。 毫无疑问,他如今已是享誉国际的插画家、作家、艺术家。但有谁知道,这部作品对它而言,曾经被视为临终前的遗作?
几个月前,几米的插画在诚品画廊展出,相较他以往的展览,这一次的规模小了许多。但是看完后,总算圆了一个梦,毕竟从前读过绘本,这次看见手稿原作,也算满足一点愿望了。
从“遗作”开始的生涯
在几米以前,或许从未有人想过,绘本不仅可以给儿童看,也可以给成年人读。时间回到1995年,几米在广告公司做了12年,正逢一个创作绘本的机会,便毅然决定辞职转行,连“几米”这个笔名都直接借用广告公司时期的英文名 Jimmy。但他怎也没料到,正想成为一名专职创作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消息浇灭了刚燃起的热情——血癌。
当时女儿刚出生,意外诊断出癌症后,反倒使他异常地渴望创作,目的就是在离世之前,给女儿留下一个将来能纪念他的作品。内心的恐惧催逼他创作的脚步,比起死亡,他更怕没有时间完成一部已经开始的作品。
连几米自己也没想到,这样一部怀着“临死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的心情完成的处女作,从此为他打开之后二十多年的绘本作家生涯。
多年前我第一次读《森林里的秘密》,对黑白的色调、钢笔的线条特别着迷。当时也疑惑,一部绘本怎么从头到尾都是黑白的?为什么这么可爱的角色带有几分的抑郁的气质?读了几米的故事后才明白,在创作过程中,他或许不自觉的把内心的抑郁和忧伤,通过黑白的基调呈现出来。
黑与白,也反映他当时的心境;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里,背后是追赶他的死亡,面前是不愿松手的生命。
用图说故事的魔术师
几米的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他特别善用色彩和构图说故事,从早期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再到近期的作品,都呈现这样一贯的风格。当这些画稿放置在墙上,每一幅画就像一帧精心设计的电影画面,既是故事的一部份,也能看作独立的作品。
他很懂用色,却不滥用。每个色彩都承载一个主题意象,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两种颜色,就点出饱满的情绪,比如这次展出的《蓝色心境》系列。他的画面潜藏故事性,耐人寻味。我想,他就像魔术师,用图像变出一个奇异世界,你看见的一瞬间就被拽进故事里了。
当瘟疫来临,我们最终留下了什么?
这次主要展示《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的手稿(故事的主角就是几米第一部作品《森林里的秘密》的小女孩和毛毛兔)。作品创作于2003年,当时全球正经历SARS,面对无形的敌人,社会弥漫着恐惧肃杀的气氛。
作品描述大家逃离了被瘟疫所吞噬的废弃城市,曾经的小女孩已成为老太太,在荒废的动物园里再度与毛毛兔重逢,毛毛兔将老太太心中沉睡的小女孩唤醒,经历了一场迷人的甜蜜梦境。
在COVID席卷世界的此时,回顾这部作品,让人陷入思索。城市里的人多数逃离了(或者死亡了),遗留下动物、老人和荒芜的废墟。生活看似绝望,经过这些年,生活也有许多变化,可是回忆中的玩伴再度现身,忽觉一切并没有太多改变...
几米选择重绘女孩与毛毛兔的故事,似乎别有用心。他们陪伴几米度过抗癌的日子,如今再度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像预示着某种一再重复的规律:生老病死无可避免,一场灾难之后,在未知的将来里,必然会有另一场无可避免的灾难。但女孩与毛毛兔的故事却一点也不悲伤。
至于他谈论的是什么?就让作品自己说吧,毕竟故事都在画面里了。
论画廊的运作和品质
坦白说,这次诚品画廊的展出水准并不好。作品内容之间缺乏连结,展览也没有引言帮助参观民众理解背后的意涵,连作品说明牌都没有。看得出来,这次策展有些潦草,甚至令人怀疑,这是打着几米的名号,趁着疫情当下匆匆策划的商业性活动。
当然,画廊本来就应该以商业收益维生,疫情也确实对倚赖线下活动维生的画廊造成极大的损失。无论展出的动机如何,这次的构想是好的,几米的艺术,也确实能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给人带来思考和安慰。但没有把故事说好,确实是策展方面的一大失误。
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作为观展的惯性,我总会去寻找展览相关的文字、引言来读,无奈这次墙上除了作品和几处装饰之外什么也没有。我走到前台翻阅作品集,偶然看到一段文字:
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好像我的作品都是走这个基调,就是让你不要太快乐,
实际上快乐的背后就有让你落泪的地方…… -几米
“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源自1999年的作品《月亮忘记了》。观看几米的手稿后,我更能体会他的意思。这就是几米的特色。准确的说,几米的绘本不是给儿童读的,而是给住在每个成年人内心的那个孩子读的。
那些画面充满诗意、缤纷和奔放的想像力,但在欢快的画面背后,就像他说的,隐藏着孤单和哀伤。事实上,当孩子长大后就会渐渐明白,无所谓“现实真是残酷”这样的哀叹,因为这本来就是现实。而几米只是在看似虚幻浪漫的世界里,描绘出现实的写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