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六阶段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良好的班风是决定班级是否优秀的关键。雷夫把引导学生成长分为六个阶段,称为“六阶段″
一.我不想惹事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一切行为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
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不让老师请家长;
放学好好排队是为了不惹麻烦,不让老师生气;
认真听讲是为了不惹麻烦,让老师喜欢自己……
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我们有多少人因为相信“本来就该写作业”而把作业写完的?通常是不想让爸爸妈妈生气,不想惹老师着急,不给自己惹麻烦而写的吧!
再想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这个状态?
二:我想要奖赏
有时侯出去学习,会给孩子们说好好听代课老师的话,回来奖励给你们好吃的或者带你们做游戏。
让孩子们坚持写文章,背古诗,坚持下去的都有奖赏,在眼前晃荡的奖赏确实是良好行为有力的督促。但这样的鼓励,这样的奖赏容易让孩子为了奖赏而坚持,而不在意坚持的后果。
有的孩子整本《经典诵读》都背过了,但说不出作者和诗意,这样的奖赏意义不大,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三: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的表现符合我们的期望,但这么做的理由是不正确的。
很多孩子的努力是为了取悦父母,甚至是按照家人的期望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大学,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倍感沮丧,会厌恶自己的工作,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只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 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孩子活的很累。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达到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