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看的书算比较多,平均一周一本,但发现效果并不好,几乎都忘掉了什么书名。突然明白了“看一百本书,不如一本书看一百遍”这句话的真谛。其实世上的大道理就那么几个,大家不是不懂,是懂得不够刻骨铭心。一本好书是作者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和思想精华,看一遍最多了解皮毛,何况去理解内涵。
又拿起了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记得第一次看是四年前吧。一本朴素又平淡的大白话自述,从点点滴滴简单又明了的逻辑中,能够逐渐感悟做人做事的成功哲学。
今天谈谈对其中恐惧的理解。先引用原文一段话:
人类作为注定会老死的物种之一,天生就充满了恐惧。因为害怕自己的死亡,所以人们宁愿相信存在某个叫做天堂的地方;因为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人们宁愿相信转世投胎、轮回再生;因为害怕强者无疆而又不能面对自己的懦弱与无能,所以人们宁愿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成功者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在“分享”成功经验时着了魔一样地夸大自己遇到的各种障碍,同时却对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运气”绝口不提;碌碌无为者如饥似渴地享受成功者的“分享”,在听到成功者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九死一生的时候潜意识里暗暗欢喜——原来我没成功是有原因的啊!
作者用几个典型的现象道出了恐惧的种种表现。人性中最基本的一面就是恐惧,恐惧是一个人行为背后最深层的内驱力。“七宗罪”中的种种表现:贪婪、淫欲、饕餮、嫉妒、懒惰、傲慢、暴怒,背后其实都是恐惧作怪。是亿万年来刻在基因中的本能,因为恐惧死亡和毁灭,才会对吃、色、财、地位等资源的贪婪,才会想尽办法去占有和享用。
我们平时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难免有沮丧、愤怒和焦虑,其实就是触发了对生存的恐惧,虽然我们理性相信不会出现极端吃不饱、喝不暖的情形,我们依然会有本能的恐惧情绪产生。梁宁老师说过愤怒其实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当你的边界被弱小一方侵犯时就会愤怒,被强大一方侵犯时就会恐惧。
恐惧就像地球引力,每个人都逃脱不了,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恐惧,就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能够克服恐惧的武器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勇气。勇气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经历更多挫折和失败习得的,勇气是由信心做支撑的。
相对来说,我们经历挫折的时间越早,所花费成本和代价越小,享受的收益越大,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早更大胆的让他们去闯去试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磨练和成长,才能培养他们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去创造更大的成绩。
一个人勇气和信心的最大值来自于他完成的最艰难的任务,完成一百件平常的工作,不如努力做成一件出类拔萃的功绩。所以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勇气和信心,才能不断真正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