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呐喊,也是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们都想成为那个打破命运束缚、逆天改命的英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现自己被困在“申公豹”的阴影之中,难以挣脱。
哪吒的形象是如此耀眼:他生而为魔,却心怀正义;他被世人误解,却从未放弃自我;他面对命运的不公,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最终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命运。
他的故事让我们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倔强和不屈。
我们都渴望像哪吒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去对抗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挫折,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电影那般美好。我们常常会遇到“申公豹”式的困境。申公豹,作为哪吒的对立面,他代表着偏见、嫉妒和阻碍。
他用自己的偏见去评判哪吒,用自己的嫉妒去诋毁哪吒,用自己的手段去阻碍哪吒。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申公豹”也无处不在。
可能是来自他人的误解和偏见,可能是来自环境的限制和束缚,也可能是来自内心的恐惧和犹豫。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陷入“申公豹”之困的真相。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外界打败,而是被自己的内心打败。
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被嘲笑,害怕面对未知,于是给自己设下一道道无形的枷锁。
我们渴望成为哪吒,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缩,选择了安逸,选择了成为那个阻碍自己的“申公豹”。
看完《哪吒2》,我突然意识到,电影中最残忍的差距,也许正是现实中最无奈的写照。申公豹奋斗了300年,才获得6颗仙丹,而无量仙翁却能随手拿出9000颗。
这像不像我们每天996,奋斗到凌晨才存了10000块,却发现只是别人的一个名牌包?
那个名牌包,可能是我们半生的积蓄都无法企及的东西。仙界的一餐饭,比得过人间几十年的奋斗,这种差距,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寒意。
最讽刺的是,看电影的时候有个孩子问妈妈:“妈妈,申公豹真的非得要修仙吗?”孩子,你问的不是你妈妈,你问的是我们啊!
申公豹修仙,就像我们考公、考编、考研,努力挤进一个单位一样。因为仙界的编制背后是学区房、城市户口、医保、社保,是我们普通人唯一能够上升的合法渠道。
然而,申公豹即使到了天门,他的终点也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很多人的起点,却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终点。
更讽刺的是,仙界从未真正接纳过申公豹。他不像我们在职场中,至少还能坐在临时工的椅子上。
申公豹的奋斗,最终只换来一次次的拒绝和嘲讽。这让我想起《哪吒1》中申公豹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是啊,有多少人也像申公豹一样,来自农村,为房贷、为35岁被辞退而发愁?我们努力奋斗,却总是被既定的规则和偏见所束缚。
但当我看到申公豹放弃修仙,转而面对山海龙王时,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成功,不是去跻身既得利益者的牌局,而是去掀翻那张倾斜的桌子。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别人的起点,但我们至少不要让别人用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价值。真正的仙丹,不在天上,而在我们所有普通人的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也是我们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
哪吒在面对申公豹的阻碍时,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那些曾经误解他的人看到了他的光芒。
我们也要学会在困境中坚持,在挫折中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申公豹”的束缚,成为自己人生的英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哪吒的成长离不开师父太乙真人的教导,离不开父母的爱与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受,要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孤单,总有人会站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并肩作战。
“哪吒”之姿,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申公豹”之困,则是我们成长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放弃追求梦想的权利,也不能因为遇到挫折就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去打破“申公豹”的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哪吒”之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在挫折中砥砺前行。
相信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哪吒”,用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