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家的牛
1
有几次,在简书上,我看到了好几位作者复盘XXX行动后,近一年发生了哪些改变,我总是佩服之极,佩服他们的毅力,羡慕他们前后对比的反差。
近一年,我也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我内心始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与别人比起来,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提。
曾经几次,我拿起笔,想梳理一些近期的收获,很快作罢了。即使我一个人默默完成了10万字的写作,差不多一本书的文字量了,我也没有多少开心。
这些文字,我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无病呻呤,毫无价值,尤其看着点赞和阅读量,真的非常可怜呀,有木有?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用错了地方。
虽然,写作是少有的长衰期和高收益的事情,不应该立即去期待,读者对你的积极的反馈,我需要的是,尽管去做吧,一直做下去。
2
100篇是我的初级目标,现在74篇了,还差26篇,数字越来越靠近,虽然没有点赞,我把靠近目标当作我唯一开心的反馈了。
我曾经看到一段文字,文章大意记不起了,大致意思就是说,持续行动不要期望几篇就能有收获,先写个100篇。
于是我坚持下来了,以蜗牛行动的速度写下来了,一周一篇偶尔也有中断了,即使中断了,我也不怪自己,不给太多压力,找时间补上去就行了,大不了也就慢一点。
新手经常面临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前面100篇,我不给自己太多的限制条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重点在培养手感。看书、听课的输出或者个人的瞎想,可能对你没有帮助,但对当时的我,一定是印象比较深的东西。
3
昨天我看到连岳的一篇的文章,谈到自己刚开始媒体业时,也面临不知道写什么,要“灵感”才能写。后来,他受到了他的偶像卡尔维诺的影响。
卡尔维诺认为,写作的人,应该把自己当成工匠看待,像面包师,像鞋匠。工匠每天都得工作,一个面包师,你不能对顾客说,我今天没有灵感,所以没有面包。这样的面包师是要饿死的。写作的人一样,每天得写。
店老板不会因为今天下雨,今天心情不好,就不开门做生意了,同样以写作为生的人,也不能因为没有灵感了,就不写了。
每天写作是鲜花,灵感是蝴蝶。蝴蝶令鲜花更美,但没有鲜花,并不会有蝴蝶。
从此就想通了,不再找借口了,每天写吧。既然喜欢这行,以这行养家糊口,那就不要抱怨。
4
这段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操手的自我要求。有一次,他太太对连岳说,看着你每天写稿,真的好辛苦,为此他还专门和太太谈了,以后你要对我写稿视若无物,它是我的日常,谁认真做事都很辛苦的,你也很辛苦,我不想听到辛苦。
“视弱无物,我的日常”,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与之对照的是,现实,很多人整天叫苦连天,好辛苦啊,做了点事情就自我感动了。
如果这个苦是行业的核心,那这个苦就一定得吃。这句话我当时看到,恨不得抄个一百遍,心被打到了。
你这个行业的苦又是什么呢?你愿意吃它吗?
普通人和牛人的差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一样。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简单来讲就是,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比如写作,你和连岳的认知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能不停的写,文字能被无数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