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潭聊志五七:写打油诗的命】
2018年5月9日:昨在李龙炳“朋友圈”贴子“写打油诗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跟贴“玩龙王爷的格/拿王母娘的脸/从即日起/我也打油写《蟠桃会之歌》了!”今电话知,李龙炳拟在青白江龙王乡某企业以成都市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的名义挂牌“创作驿站”,闻之,甚悦。若成,将成为继小鱼洞镇之后“成都诗工委”在成都的第二个“创作驿站”,好,很好。
下午至“朋友圈”发贴“涂拥是个老实人,回复我:‘杨老师好,我也仅是转发收一下稿子!’哎……”并转《诗缘》贴子《谈一下“20行左右”诗歌约稿》,张口、其然、雪狮子、清风居士、张凡修、湮雨朦朦、重庆子衣、鹤山书院、活力、远观10个朋友点赞,11个跟贴,如下——
雪狮子:杨校长说得在理,的确别扭。民间编年鉴,冠以四川,先定长短,至少不严谨。
曾蒙:校长息怒。
蒲小林:校长毛了。
秀才:有理。“竖拇指”(图)。
杨然:有点毛。又是全省,又是诗歌,又是年鉴,即如此。就要担当得起。名副其实,不要“20行左右”,都成豆腐墎,一刀切,成何体统?
杨然:“20行左右”,对多元、自由、丰富的四川诗歌,是一种嘲讽,更谈不上尊重,全省诗歌年鉴,很荒谬呵,没资格!
杨然:我主编过“地震诗特刊”和“地震诗选”,短诗、长诗、组诗都选,发表了450多首,涉及海内外数百位诗人,首先是对诗品、诗性和诗格敬重有加,才有资格担当,名副其实,尤其民间所为,更要有气质!
杨然:多年来,我不热衷,不参加、不支持这个“全国”那个“全省”所谓诗歌选本,个中格式设限就令人气闷,表面的趾高气扬,无法代表真正的诗人气质与诗歌品格,所以,我单行……
杨然:即然竖了大旗,就不要插在豆腐墩上!
杨然:恍恍盛宴名下,至多豆芽一碟,打住。
狼图腾:杨老师观点值得点赞学习。
(以上为“朋友圈”情况)
傍晚,涂拥发来微信,与他有以下对话——
涂拥:我也才重写两三年,仅仅爱好,最大的愿望无非是想写出几首让自己满意的诗作,不想卷入诗界的是是非非。
杨然:哪有什么“诗界的是是非非”,如《诗歌年鉴》之类,不过就是一座诗人自己设计的“诗歌围城”,能进去看看,谁不欢喜?问题在于“城名”取来不要名不副实,“严谨”是个品质,“别扭”是个问题,“全国”“四川”这些名份,需要担当品格,如果满足于陶醉“名气”“权威”“话语权”等等,没啥诗人真正自由自在更多更大的诗歌存在意义。不如抽身离去……
涂拥:哦!20行左右也许编排方便,刚好占一个页码,不过杨老师提出这些问题,确实也值得思索。
杨然:那跟卖豆腐干有何两样?许多好诗,不可能一刀切呵!
涂拥:嗯,书名值得商榷哈!
杨然:为这,蒲小林说我“毛了”。(复述杨然在“朋友圈”的6个跟贴,略)
5月10日,得胡仁泽微信“说明一下……有些混……”
5月10日,得易杉微信:“校长好,稿约文字欠妥,多有不敬,致歉。经验少,以后做这些事多向兄弟姐妹们征求意见,避免遗憾。感谢兄长的提醒。”易杉是《2018年四川诗歌年鉴》和《四川当代诗人名录》的实际操作者,这样的“年鉴”和“名录”,必须拥有四川诗歌品味、品格、品质和品牌的全方位视角、高层面包容胸襟、超然评判水准和高标鉴赏势态,杜绝“几爷子裹在一起办姑姑宴”的小家子作为,方能具备代表资质,从而拥有相应权威,胜任构建“年鉴”规格和“名录”体系,基于这种赞赏准则,我乐见“年鉴”和“名录”顺风顺水,实现编辑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