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要养颜,第一要务是养血。因为女子以血为本,无论外在面部气色还是内在脏腑功能均依赖血的充足与濡养,才能保持较好气色和脏腑功能正常。
那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血补血呢?下面会给到大家关于饮食篇和疏通穴位篇的建议。
一、食物篇养血
1.当归:养血之圣药,味甘辛质润、性温、无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妇科良药,为补血要药。
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补血取当归头、当归身;活血多用当归尾。
注意:湿重腹胀及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疗多要与肉煲,其脂溶性的有效成分才容易出来。
2.红枣:
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是中国的传统滋补品。
注意:大枣虽然营养价值高,但血糖高者不宜,牙齿不好的也要少吃。
3.红糖:
甘甜、温润、无毒;入肝、脾;有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补血、祛寒止痛、破淤之效。特别适合产妇、儿童及贫血者使用。
注意:因其有活血作用,孕妇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不宜。
4.阿胶: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阿胶一般用量为三至九克,宜饭前服用,具体用量要根据个体体质情况来定。
注意:服用时,不要同时喝茶、吃白萝卜,感冒时不要服用。
因阿胶有止血作用,女性月经期间服用如出现经量变化请停止服用或减量服用,之后根据变化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服用。
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何首乌:
性微温,味苦、甘,入肝、肾,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发、安神等功效。
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高血脂症。
注意:生何首乌有小毒,泡酒更要注意有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
6.熟地黄: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肝肾阴亏、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
注意:熟地黄比较滋腻,难以消化,多要配合陈皮、砂仁等健脾胃药同吃。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不宜。
7.龙眼肉:
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注意:龙眼含糖量高,食用后容易生湿热。湿热、痰湿重的人最好少吃。
便秘、大便黏腻、腹胀、口干舌燥或者是小便黄赤的人群,消化不良、阴虚内热之人,最好别多吃。
孕期女性有出现腹痛流产的可能故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不能够大量服用。
8.黑芝麻: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贫血萎黄、头晕耳鸣、咳嗽、头发早白、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
注意:黑芝麻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症。
9.花生:
调和脾胃,补血止血。其“补血”的作用主要是花生衣的功劳。因为花生衣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养血止血。同时,花生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
注意:补血不宜炒着吃。
二、穴位篇养血(穴位可以点按,灸或刮痧)
1、关元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2、气海
气海穴是任脉之穴,是补气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3、血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能调血、理血、引血。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
4、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5、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最后,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面部问题肯定要在面部有所作为更好,那就是每天坚持面部脏腑排毒美容刮,我有个患者,她说她一个月30天里会有20多天自己在刮脸的,现在的皮肤状态是面部轮廓清晰,几乎没有双下巴,眼袋也变小,皮肤提升收紧,脸色红润,朋友看见都夸她气色好,拍照也最上镜。
坚持下去,日久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