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大姐的儿子在她的推荐介绍下来找我聊聊,一周前我在北京时就开始约,今天下午冒雨来了。
当时问老大姐要找我聊什么,说大概是他要做的那个产品出口的事,这个我确实是可以给点建议,甚至帮助开发国外客户也不是没有可能。
小伙子来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件他们的产品,开始侃侃而谈起来,夸产品,夸合作伙伴的能力(技术研发,质量管控,编程,无一不能,但只不擅销售,遂找他来合作),说此产品的市场现状(供不应求,上银等知名品牌的订货期已长达6、7个月)而且一个话头开始就几乎没有结束,我听得云里雾里,实在不知道这么大好前程的产品,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
我努力认真地倾听,捕捉信息,加直接提问,总算明白了他的此行所在:产品是一个朋友开发研究的,质量堪比市场上的名牌产品,现在已有一条试验生产线,月产量2万件,此产能已售出,他需要找更多的经销商去推销这种产品,经销商付款订货,他们有足够的订单后再上新的生产线。
他胜夸这种产品质量有多么好,价格相对于同等产品多么低,但他由于初入此行业,不了解不认识相关经销商,希望我能介绍一些给他。
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来找我咨询事情,我向来是不遗余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次对这小伙子的要求我虽然有点力有不逮,但好在前些年的工作关系,也认识一些经营五金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开发区因为要存货也大都有店铺,我认为他这种产品就应该归于五金类,因为这种产品设备机床上用量较小,每台几个而已,不可能有专门的经销商。就给他提供了几家门店的名字,他说,这种五金店太低端,不可能能卖我们这种产品。好吧。
我问他那2万个也是他卖出去的吗?说是。
怎么卖出去的呢?通过一个很相熟而且也使用这种产品的人卖的。
2万个一共卖给几家客户呢?一家。
我明白了一点点,这2万个是通过熟人卖给了一家客户,也就是作为一个销售,尚未通过陌生销售卖出去任何东西。
我说,通常来说,一接触某样东西,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是最乐观的,了解的信息越多,会越悲观,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他说,那是自然,天下哪有容易的事情,而且我是正相反的,我不了解的时候是悲观,了解了一些信息以后,我变得完全乐观起来,因为这种产品市场紧俏。
我说,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公司有种能源上用的设备,全球只有我们和美国的一家公司能生产,但是也不好卖,至少,在中国我们一台都没卖出去。
我是想给他传达一点信息:你的产品如果真如你所说,全世界也没有几家高质量的,你们的算是一家,但是也会面临着卖不出去的风险。
他说,我们不愁卖,愁生产不出来。
我说,那这样的话,我是一点忙也帮不上了,其一我不知道你要找我聊这些,你妈说要聊出口的事,但其实不是。其二,我不从事相关行业很久了,没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给你提供。
他马上闭口不言,并立刻站起来,说,那我就走了。非常突兀,我再跟他话家常,也是专心穿鞋,不再有反应。
他走后,我心里十分地不舒服。
几年前,也是有个老大姐,她搬去北京住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极考察站工作了一段时间,回来考了海大的博士研究生,忘了是什么事儿,她推荐她儿子过来找我聊,承蒙这些老大姐们觉得我还能给晚辈提供些信息,我当然答应了,但是,某个周五的晚上,此博士电话我,说次日来访,作为家有幼儿的妈妈,通常周末更繁忙,我次日已安排的满满的,有画画,出游等事情。就婉拒他,说我已经安排事情了,再约时间吧。他非常坚持,说他只有这天有时间,过了这个周六,他需要交论文,需要回北京,林林总总,反正就一个意思,那天他必需要见我。我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再加上年岁渐长,知道说“不”的重要性。就坚决拒绝了他。说以后找时间提前约,什么时候都行,但是明天不行。
他只好妥协,说再约时间,讪讪挂了电话,当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约过我见面。
当时,我也颇觉得老大不舒服了。
但以上两个老大姐都是没问题的人,很替人着想,也分别有着自己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