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立春之时,经过野外的一亩方田,站在田垄边上,抬头望着山腰落英缤纷的桃花,回忆里总牵扯着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那是外婆每次走在桃花树下,都会吟说的诗句,她说没有哪句诗比这句更适合形容春天与桃花。孩童的我记下了春桃的味道,长大后,每逢看到桃花,才会想起外婆陪伴的每一个春天。人总需要一点提示,才能回想曾经那值得怀念的过往,若你问我忘却什么最为可惜,踌躇半晌,可能就是忘了写文章的感觉。
还是稚童的我最期待的就是夏至的到来,江南雨,青石苔,小桥流水,盛开的绿荷粉藕,撑一把油纸伞,携邻墙的玩伴,穿梭在每一条小巷,摘一朵无名的野花,戴在发间,嬉嬉闹闹,半个村子的胡同巷里,洋溢着我们的笑声,还有童年。每到傍晚,拿出日记本,就着月光,散发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笔一句的记下一天的喜闻乐见,菖蒲野菊,耕牛牛虻,蝉鸣蟋蟀,都是记事的好素材,那时的写作感觉,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那份永葆的童真。
中学时期,一场秋分带我远离了那片承载美好的乡土,走进了陌生的城市,穿戴整洁的制服,每天掐准时间赶地铁,等公交,身边没了可以追逐风筝的同伴,唱童谣的同伴。在最敏感的成长阶段,我找不到诉说心事的挚友,孤独的等待一年,仍没找到共聆心事的人,我开始扎堆在学校的图书馆,可能上帝总爱怜悯善良的孩子,它领着我去拜访书中的作者,我疯狂的汲取他们的灵感,记录每一刻的心情。没有人打扰我,我开始接受孤独,沉溺上这种无人纷扰的时光,我深陷孤独,也目睹他人解释孤独,但我独爱林语堂这样解释孤独: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挚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是啊,孩童走兽飞虫自然热闹,可那都和你无关,这句叫孤独。因为孤独,我的笔没有停过。
遗憾的是,我总希望可以去享受一场漠北的雪,但我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常青,没有希望,没有动力,我的脚步缓了下来,掉头沉沦在人生的大学时光里,没日没夜的享受被解放的自由,整整三年,寒雪冻封了我的笔尖,灵感的轮回锈迹斑斑,腹中思想的海泽枯竭成沙,我开始患得患失,大学剩下最后一年,我想补偿自己,回眸看着盛夏里每个月光下奋笔写日记的自己,看着每一个孤秋与大师畅谈到黄昏的自己,才蓦然想到,也许大道至简,从原点出发,任凭再冷的雪天,我也能再着白皑皑的大地里,绽放明年的春天,愿我写作的每一天,都有春风拂面,听到你对我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