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拿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比成绩、比乖巧伶俐、比高矮胖瘦(别人家的孩子基本没可能超越),长大以后我们自己也开始参与进来,我们比家庭、比穿戴、比吃穿住行。
那么人为什么要对比?
1、明确定位。
2、确立目标。
3、清楚优略,并加以改进;
成绩的排名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定位,体现的是学生在什么名次,知识的水平如何。父母拿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是为了给我们树立目标,比成绩是想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后能拥有好的成绩,当你成绩好了“别人家的孩子”又出现了,不如别人乖巧听话、不如别人开朗、外向等等,诸如此类比比皆是的目标会层出不穷!就这样我们在对比的过程中陷入了套路的漩涡,我们在父母的套路下努力的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只怪我太早识破父母的套路……)
我们去商家买商品,“货比三家”是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真理!顾客是为了用相对最低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为的是降低自己的花销,而商人为了破解这个套路出了一招“全国统一价”,如果售货员跟你说:“先生/女士,我们的商品是全国统一价格的,请放心,您一定不会吃亏的”那么我们心里的防线是不是就被击破了呢?你可能连讨价还价都不会做,更别说货比三家了。 而商人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从顾客的心里入手去掉可比性 ,从而识破了 顾客的套路。
对比的过程其实就是明确人、事、物的定位,然后确立目标,最后找到自己或事物与目标的差距与不足并想办法改进,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套路,我们为了解开一个套路而做了另一个套路,这就是做局与破局的过程(我在上篇读后感提出了套路其实就是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博弈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