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永远不嫌太迟
我曾经接到许多“全世界最糟糕的人”写来的信。有时这个最糟糕的人年纪已长,觉得自己蹉跎了一生;有时则是一名有自杀倾向的年轻女孩,写信来求助。这些有自苦倾向的人包括各种年龄层、肤色及外形。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对自己不慈悲。
最近我和一个相交已久的友人恳谈。我一直认为他很害羞,心肠好,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帮助别人。可是这一次和他谈话,他却意志消沉,感觉十分无助。我故意调侃他说:“你不觉得这个世界一定有人比你更糟糕吗?”他的诚实令人心碎:“我不觉得。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我的感觉,我可以告诉你,不会有人比我更遭了。我想不会有人比我更掺了。”
这使我联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盖瑞.赖森(Gary Larson)的漫画。漫画中两个女人站在屋里,从窗口窥探站在门口的妖怪。其中一个女人说:“艾德娜,别担心。它确实是一只丑陋的大虫,不过也很可能是一只需要帮助的大虫。” 对大部分人而言,最痛苦的时光其实都是自找的。然而,培养慈悲心永远不会太迟,也不会太早。这很像我们罹患重病已到末期,但是还可以再活一阵子。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还剩自己还剩多少时日,所以我们发现跟自己以及别人做朋友变得非常重要。有人说过如果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了解自己的模式和习性,就不可能证悟,更不用谈什么知足、喜悦了。这就是所谓的慈悲(matri)——对自己的慈悲和无条件的亲善。
不过人们有时会混淆自我改善和强化自我。我们可能会一味地对自己好,以至于忽略了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我们错以为慈悲那是寻找永恒幸福的方法。如同某些商业广告承诺的那样,我们会以为我们的生活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然而慈悲绝不是拍一拍自己的肩膀,说一声“你是最好的”,或是“亲爱的,别担心,不会有事的”就算了。反之,在慈悲对待自己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欺会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这时我们无论如何再也没有什么面具可戴了。
慈悲这个法门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我们不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不需要奋力挣脱痛苦,也不需要变成一个比较好的人。事实上我们已经完全放弃掌控的欲望,也瓦解了所有的概念和理想。
修炼这个法门时我们要了解,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打从有时间以来每天所发生的平常经验。种种的意念、情感、情绪、记忆来了又去,但是当下永远在那里。
任何人想观察自己的心永远都来得及。我们随时都可以坐下来,腾出内心的空间,允许任何现象生起。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会让自己震惊,有时我们会想躲起来,有时我们又被经验冲昏了头。然而我们可以不坐评判,不做好恶的选择,永远鼓励自己安住于此时此地。
痛苦的是,我们一旦把非难当真,我们就是在执行非难。我们一旦认同了严厉无情,就是在展现严厉无情。我们越是如此,这些特质就越顽强。我们变成了善于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人,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要诀就在联系温柔和放下,不论生起什么东西,都以好奇心对待,而不大惊小怪。与其挣扎或抗拒混乱,不如轻松对待。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其实一直都是清楚的。在那个世界最糟的人的剧本中,在自己和自己的沉重对话中,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开放的空间。
每个人随时都怀着一个自我形象,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一个自己的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有个说法叫“小心”(small mind),另外也可以称作sem.藏文说“心”有好几个字,其中两个对我们特别有帮助,那就是sem和rikpa。Sem指的是那些散漫的意念,永远在强化自我形象的意念之流;rikpa指的是“本觉”或“内明”。在所有的计算或担忧的背后,在所有的希望或欲望的背后,在所有的挑剔或选择的底端,一直存在着每个当下的本觉。我们只要不再喋喋不休,本觉就会出现。
在尼泊尔,狗整个晚上吠个不停。但是差不多每隔二十分钟左右,它们会一起停下来不叫。这时你就感到无比的宁静和轻松。Sem这个“小心”就像这个样子。一开始联系打坐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狗”都叫个不停,永远也停不下来。慢慢的,你会开始感觉有一些间隔出现。散漫的意念就如同这些野狗一样需要驯服。但是要驯服它们不能用棍子打、用石头砸,而是以慈悲心相待。温柔而正确地对待它们,它们就会渐渐平息下来。这种感觉有时候像是空间逐渐大了起来,偶尔才出现一两起吠声。
当然,内在的噪音会一直持续出现。然而我们并不是要驱逐这些野狗。因为一旦触及本觉的广大的空性,它就会一直扩展,扩展到我们愤怒之中,扩展到我们的恐惧之中,扩展到我们的种种概念和看法之中,扩展到我们所认为的自我里面。这时,我们甚至会觉得人生真是如梦似幻。
我大约十岁的时候,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时常做噩梦。她总是梦见几只丑陋的怪物在追她,而她就在一栋幽暗的大楼里跑来跑去,后来她跑到门口,好不容易才把门打开。然而才阖上门,就听到那几只怪物已经把门打开了。她最后总是惊醒过来,不由自主地尖叫、求救。
有天我们坐在她家厨房聊天,谈起她的噩梦。我问她那些怪物长什么样子,她说她不知道,因为她总是一直跑。我问了她之后,她就开始疑惑了,不知道这些怪物长得是否像女巫,手上是不是拿着刀子。后来她又梦见这些怪物在追她,于是她就鼓起勇气不再逃跑,反而转过身来,靠着墙壁看着它们。这确实需要很大的胆量,她的心一直在狂跳。那些怪物停在她面前看着她,但是没有再靠近了。它们总共有五只,样子都很像动物。其中一只是灰熊,可是没有爪子,却长着长长的红指甲。另一只有两对眼睛。还有一只脸颊上有伤口。她仔细一看,发现他们不像怪物,反而像漫画书上的平面图画,然后就慢慢消失了。接着她就醒了过来,从此再也没有作过这种噩梦了。
有一则教诲讲的是三种觉醒的途径:从日常的睡梦中醒来,从生命中觉察到死亡,从幻梦中彻底觉醒。这些教诲告诉我们,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像大梦初醒一般。初次听见这一则教诲,我立即联想起我朋友的所作的噩梦。如果人生只是场梦,那么与其逃跑,何不掉过头来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害怕。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在过程中我学会了慈悲。
我们本身的妖魔会以各种伪装的形式出现。羞耻、忌妒、放纵、愤怒等等都像妖魔一般。它们令我们如此不悦,我们只能不停地逃脱。我们总是在进行大逃亡:我们发泄情绪、谈论不休、用力关门、打人、丢东西,全都是为了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现象。我们把自己的感觉往心里面挤压,为的是钝化痛苦。我们一辈子都可能浪费在逃避自己内心的妖魔了。
世人总是汲汲于逃避,却忘了欣赏沿途的美景。我们习惯加速,却剥夺了自己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梦见自己替康卓仁波切(Khandro Rinpoche)找到一幢房子。我上上下下忙着清洗、煮饭。突然间她的车子到了。我跑过去欢迎她。她笑着对我说:“你有没有看见今天早上的日出?”我说:“没有,我太忙了,没有时间看日出。”她笑着说:“太忙了,没时间过日子。”
有时候我们好象很偏爱黑暗和加速。我们过了一百年、一千年还是在反对、埋怨、嗔恨。可是在痛苦与愤怒中,我们仍然看见了慈悲的可能。我们开始听见有小孩子在哭,闻到有人在烘面包,我们感觉到春天沁凉的空气,看见了初春第一朵番红花。不管我们自己的情况是什么样子,院子里美丽的风景已经开始吸引我们。
要想不再抗拒生命,就要直接面对生命。如果因为房间太热而生起嫌恶感,我们就去感觉那热的猛烈和沉重。如果因为房间太冷而生起嫌恶感,我们就去感觉那份冰洌冰凉的滋味。如果觉得下雨很讨厌,我们就去感觉那份潮湿的觉受。如果无谓地担心强风会吹破窗户,我们就去聆听风声所造成的感觉。切断自己的期望可以治疗我们的伤痛——这就是我们送给自得一项礼物。冷、热是无法医治的,它们永远会一再出现。潮流往还、昼夜更迭——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即使我们死了,潮汐岁时仍然流转不已。能够欣赏、能够观察,能够敞开心胸——这才是慈悲的要义。
河流、空气遭到了污染;家庭、国家不停地争吵,交战;街上都是无家可归的人,这就是佛法所说的黑暗时代的征兆。另外还有一个征兆,那就是人们被自我怀疑所污染,而变成了胆怯的懦夫。
要想照亮此艰困时代的黑暗,对自己修持慈悲心似乎是很好的方法。
固守自己的形象仿佛眼瞎耳聋一般,仿佛身处野花之间却戴着眼罩,树上有鸟歌唱,可是你耳朵里却堵着耳塞。
我们对生命充斥着不满和抗拒。不管在哪一个国家,这种不满和抗拒都像瘟疫一般,四处蔓延而无法控制,并且毒害了地球的大气。这个时候开始怀疑这一切,开始掌握慈悲的要诀,应该是明智之举。
——节选自《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作者:佩玛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