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多少爱情在无声中消亡,就有多少痛苦在无声中蔓延。有的人总把缄口不言当做结束爱情的手段,却不知你解放了,TA沦陷了。
小茵和她的前男友在旅行中相遇,起初小茵并没有动心,只是感觉这个男生对她和对别人不太一样。大家一起吃饭时,他时不时会问她要不要吃这个、那个,还会主动给她夹菜,游玩的途中也常伴她左右,照顾有加,渐渐地对他有了好感。
旅行结束后,在回各自的城市前,他主动加了小茵的微信,并在分开后一直跟小茵频繁地发信息,约再见的机会。起初小茵是拒绝的,但抵抗不了他的糖衣炮弹就答应再见他,就这样一来二往两人就在一起了。
开始的时候两人相处还很愉快,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微信聊得很亲密。随着两人的感情升温,小茵为了不让他太奔波,有空的时候会去他的城市找他,正好那边也有朋友,所以住宿不成问题。可是每当晚上要到她朋友那时,他都会表现出很不舍的样子,会说很多的好话,开始小茵觉得他可能只是在撒娇,可是后来就不这么认为了。
这样持续了几次之后,她感觉他找她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聊天的频率也慢慢少了,每次小茵问他原因,他都会说“最近忙”。小茵想可能真的是忙就原谅他了,每天继续对他嘘寒问暖,开始他还回应,慢慢地可能一两天才回复或者干脆不回复。
这种状态让小茵很苦恼,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还是说自己不够好?小茵本来就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这种状态让她感到自卑同时又忍受不了他的冷漠。她做好最坏的打算给他打电话诉说自己的苦闷,甚至打算分手。
当说到“分手”时,对方坚决不同意,并道歉希望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小茵想既然他道歉了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就原谅他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当她正满怀欢喜的等着他来找她时,却迟迟等不到,小茵很气愤地给他打电话,接到的永远都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微信不回、短信不回、电话不接,整个人就这样突然凭空消失了,这个时候小茵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被无声的分手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但是每当想起来,小茵就很痛苦,她不明白为什么说不分手的是他,突然消失的人也是他?他用冷暴力结束了这一切,却始终不肯告诉她分手的理由。
相比坦诚布公她更不能接受这种无声的结束,就像背后中刀一样,死不瞑目,内心充满了不甘心,也让她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好的爱情。
不管小茵的前男友是出于什么目的选择结束这段感情,但是这种冷暴力的方式虽然显得他很尊重对方,分手不是他主动提出的,但它的杀伤力比直接说分手更深,它不伤身却伤心。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提到:
精神虐待的手法十分细腻,不着痕迹,旁观者容易将其解读为两人之间单纯的冲突或“打情骂俏”,实际上那是企图在精神上甚至肉体上毁掉另一个人,而这种暴力的企图有时确会得逞。
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暴力就等同于精神虐待。他虽然不主动说分手,然而却对你冷淡、疏远和漠不关心,不回你短信,不接你电话,用这种冷漠逼得你提出分手,让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看似他是受害者,其实真正的受害者是自己。
在冷暴力面前,你看到的只是他离开的背影,却得不到只字片语的解释,越是无声,伤害越深。
02
之前听一个心理学讲座,里面讲过一个真实的事例,让我唏嘘不已。
一个女孩之前谈过一次很不顺利的恋爱,对方也是用冷暴力的方式结束这段感情,虽然后来女孩结婚生子,但始终忘不掉这个人,整天郁郁寡欢,这样日积月累也搞垮了自己的身体。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那个男人也来看过她,可是始终无法让她解开心结。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造成她心结的原因是她缺少一个感情交代。之前的男友因为不愿意直接面对分手而选择用冷暴力的方式结束,虽然自己一走了之,却对她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创伤,一直无法忘怀,使自己的情绪一直跟着他走而渐渐迷失自我,把自己陷入一个泥潭,无法自拔。
泰戈尔曾经这样解释爱:“爱就是丰富的生命,就像装满了酒的酒杯。”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失去爱,就像破碎的酒杯,片片扎心。
每段感情都在重塑我们的人生,尤其是付出很多的感情。我们通过恋爱得到更深的自我认知和肯定。当感情结束,尤其在我们不甘心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这种自我认知和肯定就会被连根拔起,从而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错位,在这种错位里我们把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信息留下来,就像烙印一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这个女孩,因为得不到一个合理的感情交代,使得她的内心一直对自己产生怀疑,在心里不敢再去接受新的人,也不敢去相信对方可以对自己不离不弃,从而把这份怀疑归结为自己还深爱着前任,使自己郁郁寡欢,即使再见到前任依旧解开不了自己的心结,因为问题的本质是出在自己的心里。
正如古话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从哪里受的伤就会很害怕在类似的事情上再受伤,如果这次因为对方是妈宝男而分手,下次就很害怕再遇到妈宝男,以此来抵抗潜藏在心里的烙印。
情感的创伤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段失败的感情往往会定义我们今后的人生。施用冷暴力的一方虽然可以全身而退,但对于被施者的心灵却造成很大的伤害,深埋的是种子,长出的是棘刺,漫长而致命。
面对冷暴力,我们如何能减轻它对心灵的桎梏呢?
03
乔·拜伦说:“爱情中的欢乐和痛苦是交替出现的。”虽然得不到对方有效诚恳的交代是件很痛苦的事,但人生就是这样,有恋爱就会有伤害。恋爱不同于工作,不是你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往往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正比。但人生也是不断前进和发现的过程,即便在这个人身上得不到喜悦不代表在其他人身上得不到。
他的离去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他不够好。
他连面对你说分手的勇气都没有,还指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担当?从本质上来说,他之所以使用冷暴力,是因为对你没有了新鲜感、不喜欢你了,在感情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爱就会有不爱,然而想分手却不想承担分手的责任,用这种故意疏远、不回复的方式逼你提出分手,把不道德的帽子戴给你,这是一种自私且内心极度自卑的人。
因为害怕承诺、害怕承担,所以选择逃避、不回应,他认为这是为了尊重对方,其实是掩饰自己的软弱。
不管是小茵还是案例中的女孩,她们之所以会在冷暴力中受伤,是因为她们太善良,这让对方挑不出分手的理由,因此选择疏远,让你自觉退出。我们总把缘分挂在嘴边,其实有缘无分才是常态。
看得通透的姑娘,不会去深究里面的原因,因为不值得,他冷她更冷,彻底给暴力男说拜拜。而看不透的姑娘,往往无法接受没有理由的分手,一定要问个透彻才甘心,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告诉你原因。
对冷暴力要道理,只能是猴子捞月一场空,越执念于此,越让自己痛苦。往往使用冷暴力的一方是不在乎这段关系的一方,不在意就拥有对另一方的绝对权力,这就会导致关系的不平等,因此你的痛苦对他而言不痛不痒。
有些人散了就散了,不要因为他的失误去误导自己的人生。既然无缘,何必不忘,既然相离,何执缘由。
如果不放下心中的执念,怎么能明白决绝之后的海阔天空?不要为一个理由而否定自己,更不要为一个不值得的人而延误自己。
女人如是,男人也如是。冷暴力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会使用,我只是希望你不是施用暴力的人,也不希望你是懦弱的人。
因为相爱一场不易,即使再也不相见,也不要让我在今后一直背负着你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