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到一句话,深深击中了我,它说:
“真不敢相信,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北极光、班瑚礁、雪山、长满苔藓的石头、闪闪发光的瀑布的星球,而我,只能去上班。”
我忽然意识到,打工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一份固定的工资,竟买断了自己所有可能性,不断循环几十年,这难道不是一个圈套吗?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租房,写作。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是忐忑不安的,焦虑的,甚至还有点痛苦。我的焦虑无非来源于以下三点:
其一,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房租日常生活开销等会逐渐消耗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这让我有了危机感。
其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如今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否正确,将来会不会后悔?我真的可以吗?
其三,平时看公众号文章时,也看到有人说很多辞职做自媒体的都失败了。
建议不要轻易辞职,先当成副业慢慢发展,等副业有稳定收入超过主业之后,再选择辞职。
在风靡全球的《人性弱点》里,卡耐基那个打败焦虑的万能公式,值得每个人记到心头,做下面这三件事:
1 .向自己发问,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2 .如果必须面对它,就做好接受这个事实的准备。
3 .内心保持平静,想办法改善最坏结果。不要沉浸在懊恼中自责,而是要在最坏结果中寻找生机。
吉德林法则也说,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看完这些,我平复了自己的焦虑,开始冷静理性的思考这一决定。
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积蓄花光了,无力支持这一切,那我就继续回去打工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我也断断续续的读过一些书,也有在练笔输出,对于内心的修炼也略有小成,对于这个最坏的结果还是可以承受住的。
然后就是改善这个最坏的结果,如何改善?如何寻找生机?
我的答案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就不要妄想绝处逢生。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想狠狠的逼自己一把,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潜能,寻求人生的变化。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有提到过这一点,因为还有退路,所以总是无法歇斯底里,无法拼尽全力,有点“没那么努力”的意思在里面。
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写作是我目前最好的出路。
当然,周围也有朋友给出建议:去当兵,当个几年争取留在部队发展,就算退伍也有钱拿,还有各种社会福利。
亦或者去学个手艺,厨师,理发等,不说挣大钱,但是稳定。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能迫使我选择某一种生活的,要么,为了生存,要么,是自己喜欢的。
现在还没到捉襟见肘的时刻,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呢?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这世上许多人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又不愿意辞职,因为稳定,因为安逸,但同时也是不自由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人一旦过多的沉湎于温柔之乡,就削弱了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综上所述,更坚定了我写作的决心。
好,既然要彻底开始写作了,那么我必须问问自己的初心,为什么要选择写作呢?
首先,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无论我们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像写作这样门槛又低,上限还高,还可以从事一辈子的工作几乎找不出来几个。
再者,写作跟个人成长挂钩,写作是成长的捷径,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是修炼强大内心的法宝。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热爱。虽然我觉得现在用的这个词有些为时尚早,毕竟我还年轻,这个时候就说什么‘发自内心真正的热爱’总感觉有些不真实。
但我又能隐隐感觉到,写作是我将来一直要做的事,不会动摇,无比坚定。
真正的热爱一定不是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在持续坚持了很长时间之后,突然某一天的某个瞬间,顿悟了,有感而发的。
那个时刻,一定是热泪盈眶的,我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