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终于愈发冷起来,凉飕飕的风往身上一吹,连带着鼻炎一起发作,人都懒怠起来,由于带娃和妈妈冲突不断,虽然体谅她的辛苦,尽量和颜悦色,由于爸爸不体谅,加上更年期,妈妈的更年期综合症偶尔忍不住冒头,啰嗦加抱怨一起来,气压一低,我有时也忍不住爆出点火星子,然而出口看到妈妈那渐渐佝偻的背又立马后悔。
回想怀孕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和妈妈各种冲突,但某个时候似乎达到了一种平衡,妈妈也偶尔能破天荒开口承认我的变化,甚至带些夸奖的语气和老公说我懂事了,听得我很欢喜。然而娃一来,哪里又不对了,妈妈也累我也累,加之她担心我的身体担心娃,明明是担心出口就变成了抱怨,说多了我难免有些被抱怨的气场影响。
感觉我的“习得性烦躁”又回来了。为什么是习得性呢?我本没有不耐烦,也不觉得无助以至于烦躁,但是长久在妈妈的抱怨下,我变得敏感,又不能充分的表达,于是变成了条件反射式爆发。
比如给爸爸买的运动鞋尺码不合适要寄回去退换,妈妈开始念叨,你一定要和卖家说,这个尺码不准,没有和买家沟通好合适的尺码,必须让他承担退换的运费云云,这样唠叨了三四回,我的习得性烦躁又来了:“好了好了,你烦死了,你别说了,我知道怎么弄。”语气很不好,但这不是我的本意,妈妈唠叨时候的语气和表情如此熟悉,在我的潜意识里,她的唠叨翻译过来就是:“你笨死了,买个鞋都不知道和卖家确认尺码,做事这么不仔细,你这么拖的人要赶紧去退换,别等等又过了期限,退换运费要给卖家要,别每次又傻又死老实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缓了一会我试图和妈妈探讨,把我理解的她的抱怨的潜台词和她说了一遍,她很无辜:“你真的想多了啊,我根本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别人做事都不放心,所以我一定要多说几遍。”很难得含了解释的意思。然而回到当下那个情境我的理解依然只能是那样:“你这么笨,办事老是拖拖拉拉,不让人放心……”每次的话语累加,我已经分不清妈妈到底是真心的啰嗦还是假意的埋怨。至少在她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看来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其实我早就应该习惯了的。
我以为我能做的更好的,但我比想象的做得要差。需要时刻疏导自己,耐心点,温柔点,解决问题,然而那一瞬间,习得式烦躁又卷土重来。我知道我不如我想的那么强大,也不够好,而妈妈的抱怨和唠叨只是一次次强调我不够好的事实,雪上加霜。于是我变得报喜不报忧,尽量不在她面前诉苦,不表现我的虚弱和我的累。
妈妈认为的“鞭策”,在我身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鞭挞”。
对我的心理建设及生活其实毫无助力。她习惯于把所有事情都带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说出来,而我只会条件反射地不耐烦,心里不停想着:“难道我不知道吗?就不能等我自己想好做好,明明我能做好也会做好的事情,非要你来说,就不能等等我,你不说我也能处理得很好,你一说我反而不想好好做了,反正如你说的不堪,我干脆就这样吧。”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想法,很可怕,我也很挣扎,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或者下次做得更好些,让妈妈不要再说了。然而还是经常爆发这样的抱怨,我又开始心理挣扎。
妈妈的性子太急,我的性子有些慢,我们仿佛永远有时差,她无法走得更慢,只能我努力跟上她的节奏,然而性格使然,总有落下的时候,于是恶性循环,我努力维持的平衡总有些脆弱。
我想唯一的出路只有我变得更加好,更加强大。我试图做出了一些努力,也确实有一些改变,但是还远远不够。大概因为在妈妈眼里我永远都是不懂事,无法放手的小孩子。
生活中总有些不如意,而我不是非常勇敢的一个人,惰性也强,有些不自信,但是我总在努力让家庭变得更好,也有些迷茫应该如何去做,我目前能想到的是,答案应该在我自己身上找。
不是总有些人,每天笑呵呵,看上去满不在乎,旁人怎么发火,脾气不好,也总笑脸以对吗?嬉笑怒骂,只有嬉笑,没有怒骂,不娇嗔,嬉皮笑脸地就把尴尬化解了。四两拨千斤。我总是很羡慕这种人。总觉得他们要么是真当天生没心没肺乐天派,要么就是,很大的一种可能是,对人对事看得通透,最重要的是看得明白自己,懂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长这么大,我有时候依旧无法看懂自己,有时候无法接受自己,包容自己,这是我的困局。我想大概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局。
唯一能确定的是,改变,只能从我自己身上开始。比如天一冷我就低气压,情绪低落,也容易生病。那么不如我就天气好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因为怀孕和懒惰中断了一段时间的跑步,哪怕现在不方便,就在家和视频学习做做瑜伽和健身操。妈妈又累了抱怨了我就多做些帮她分担。不是明天不是后天也不是下礼拜,就是今天,就是现在。
泡一杯花茶,打开窗呼吸下新鲜空气。转换在一瞬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却被我忽略了。此刻我只想说,乌云乌云快走开,我想做个轻快而明媚的人。幸福的人之所以足够幸福,是因为他们足够努力。我会鼓励自己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