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需?就是一个经济体内部的需求。
内需+外需=拉动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所有力量。
外需无出路,授人以柄和发展瓶颈。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全世界一半左右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的,从钢铁到纺织品,从汽车轮胎到光纤产品,去年的中兴和华为事件。
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主要靠外需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出口导向型经济最终归宿就是经融危机。
例子: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终结了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内需不易,消费“两缺”和投资“两难”。
两缺:
缺钱,百姓和工薪阶层缺钱,所以不能消费。
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敢消费。
两难:
进入市场难,民营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融资难:中国金融机构是看脸的。
总结:缺钱,缺乏安全感,因此消费不振。
进入难,融资难,因此民企投资不彰。
这就是中国内需的困境。
新一届政府的对策:减税、削权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减税:1.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与减免。
(所得税的调整真的就会刺激消费吗?
刘润商学院一课讲到,工薪阶层感觉你调整所得税我比以前多的钱本来就是我的钱,最好的方式是以发奖金的方式给工薪阶层,这样他们消费的冲动更强烈一些。)
2.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均匀减免。减税鼓励投资。
削权:政府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效率如何自己想?)
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克强总理提出:编织社会保障网。
(住房,就业,医疗,教育这些问题政府保障好,老百姓钱有了,安全感也有了,才敢消费,这才是扩大内需的最高效的途径没有之一)。
美好生活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