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涵德智心(涵德之厚,比于赤子)。
本次直播是包剑英老师给一位伙伴做的一次心理辅导吧!包老师说他们的关系是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
听到这个关系就想到了《一书一课》里有一门课叫教练技术,自己就跟着课程学习了一下,后来在樊登读书会里也讲过一本《高绩效教练》也讲了教练技术,其中还是有很多细节没有细细的理解。其操作流程是GROW模型。后来自己也运用过,只是自己用得还是有点效果的。之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的顺手工具,今天听到包老师谈王阴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我们之所以还没有行的顺,那一定还有不知的地方。直指要害,就是因为还没有把整个过程理解透。
这位伙伴写了三个问题,包老师第一个问的是这个是事实,还是你的想法。
这位伙伴也是一厉害之人,对心理学相当的熟悉,也学过教练技术。其中一个概念就是ABC理论。
这个ABC理论在樊登老师的《可复制领导力》里接触到过。在《非暴力沟通》里谈到过事实与观点的区分那是相当的重要。
得到的脱不花在她的《沟通的方法》里也谈到事实与观点区分的重要性。
以上的教练技术、ABC理论、事实与观点区分,自己都学过,就是没有达到知行合一。
这次这个案例是相当的精彩,完美的把知行合一演绎出来了。
看来我以前学的东西是种子,今天再听包老师的课,点醒了我。
人心死,道心立。很多东西,还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来学习。不能再分享了。尊重包老师的知识产权。
最后写一首打油诗:
包罗万象国学蕴,
剑指要害人心死。
英才大略道心立,
酷语理清知行一。
以下是李哲战友的解读,相当有意思。
战友提到“人心死,道心立”
我想,战友这篇文章指出来的是,在我们看待任何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一定首先要内心觉察,这是我的认为?还是这是事实?
这一点太关键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我认为……”的问题,我们实际上都是活在了“我认为”的自己的世界里!
只有走出这个自认为,放下自己原有的认知,才能敞开,与更大的世界链接,获得更大的进步!
以下是我给战友的回复:
@李哲007-17672北京,幸福人生定投 战友解读很有意思,从“我认为---”开始,点到了要害。A=A,讲得就是同一性。我们常常认为的B,还认为自己已经看清了A,还得出了,A=B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