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属原怀着满腔忧愤,毅然投入波涛翮卷的汨罗江中,结柬了他那坚贞不屈的一生。千百年来,他的死一直为人们所惋惜、哀悼。那么,屈原为何投江自沉呢?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才自杀殉国的。这种推测基于屈原的著作,如《涉江》《惜往日》等篇。楚国国都被攻陷后,屈原看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颠沛,而自已却无能为力,于是悲愤自杀。楚国自从公元前312年丹阳、蓝田之役被秦国打败以后,便一直受秦国欺压。楚怀王想联齐抗秦,而秦昭襄王则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黄棘(在今河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从此秦、楚结盟。过了几年,秦攻楚,占领多域。同时,秦昭襄王又给楚怀王去信,请他到武关相会。尽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怀王还是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去了秦国。但楚怀王一到武关后、秦昭襄王就将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之后楚怀王病死在秦国。许多学者认为,屈原一直主张联齐抗秦,而顷襄王继位后却忘却了国耻父仇,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而满怀救国救民之志的诗人原,却因为顷襄王听信小人的谗言,被放逐到远方,不能参与朝政。几年之后,屈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被重新起用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难。于是,屈原决定用自己的死来警醒无能的庸君,希望楚国能再次强大起来。这才是屈原忍受了长时间的放逐,最后因绝望而自沉的根本原因。
还有人认为,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屡次遭到奸臣的陷、排挤,投诉无路,蒙受冤屈。诗人表示宁愿一死,也不向群小屈服。所以,屈原应该是由于奸臣的逼迫,最后走投无路而投江自的。事实上,无论历史真相何,都改变不了屈原一心向国的情操,也改变不了中国人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及其精神的那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