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散乱有二: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即糊里糊涂,空度时日,懈怠懒惰,不思进取。浮动即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沉浮动荡,无法安静。
最近懒得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满满当当的衣服篓,随处可见的臭袜子,围巾手套互相缠绕,毛衣马甲横七竖八……怎一个“乱”字了得。
看着凌乱的房间,嫌弃到无语。可事实洗衣服就需要三步:提过去,倒洗衣液,启动洗衣机。当然,懒人永远有天衣无缝并且无懈可击的理由做支撑。瘫在床上啊,光想一想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把袜子与内衣分开,把掉色不掉色的衣服分开,把毛巾放在脸盆里泡着,把贴身衣物打上肥皂…小脑就已经启动不了身体了。
不仅生活环境懒成一窝,甚至下意识屏蔽掉“难受”式思考。想起李笑来提到的两个维度。说每个事情都由两个维度划分,一个维度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另一个维度分为“困难的”和“容易的”。
正确的 困难的
错误的 容易的
这段时间的放纵,很显然“容易的”这个维度占了上风。什么容易?刷朋友圈不用思考,看个热闹;聊天不用体系化梳理,想到哪说哪;看着支付宝能量时间倒计时,守株待兔只需动动手指;枕边的纸质书抵不过社交媒体的有趣轻松…浮在面上,自然毫不费力。可潜意识中的怅然若失扑面而来。
可能是受虐式人格,看似“舒舒服服”的日常,总让人诚惶诚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变成了瘾君子,每一个没有阅读思考的日子,我都会如坐针毡。没了聆听者,想说的没人听;没了解惑者,不懂的没人解;没了主心骨,慌乱中失了分寸。让人不安。
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好在意识到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坏在似乎失去了最初的惬意与安适。只知道这种感觉就像世界少了一角,有了缺口,不再完整,就会患得患失。
会这样想,大抵是因为懒惰还没成为我的刚需。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若是顺着天性,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刚需,不是吗?所以,我们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一切的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抛弃懒惰,从这个角度上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决断。毕竟,懒惰是人性的弱点,战胜弱点总能让人找到些优越感与成就感。
懒惰就像充满诱惑的商品,却是一次性消费。某天消费了2个小时后,再也没有机会二次使用,更不能持久使用。这里说的是懒惰带来的“舒适与惬意”不可持续性,因为更多时候是抓耳挠晒与追悔莫及。